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前言(1 / 1)

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犹于人们常说的道家、儒家。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东汉明帝时开始在中国传播。魏晋南北朝时,道教玄学借鉴了佛教内容,广泛流行于全国。佛祖释迦牟尼为使众生获得对人间痛苦的解脱,而宣讲的关于人生、世界的哲学理论称为佛法。对佛教哲学称为佛学。释——禅宗尚静悟,贵解脱,以入定为工夫,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静心空,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斯无恐怖矣,无恐怖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变无方、随机生巧。如是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不动其气。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释家是信仰佛教的僧侣居士的统称,他们的生活世界是受佛教信仰所主导的。

然而释家多用隐语,主张“修禅”,通常运用些晦涩难懂的隐语交流,凡人大多难以理解。“禅”是梵文dhyana的发音读作“禅”。可翻译成“静虑”或“思维修”(思维的修炼)。清楚地说:就是在一种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比如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有人“禅悟”出了什么。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在深入的思索当中领悟出了什么哲理。梵文samadhi的发音读作“三昧”。可翻译成“定” 或“等持”。指的是将“心”专注一境,而达到不散乱的精神境界。清楚地说:“定”就是“心”经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超高度”的集中状态。

佛教总纲要为:苦、集、灭、道,既“四圣蒂”。佛法本质目的是要解脱人世间的种种痛苦。就像要医治一种病,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病一样,“苦谛”就是说明世间“苦”是什么及有多少种类的苦。“集谛”是说明因缘果报和欲望是人生烦恼痛苦的根源所在。是让人们明白要想灭苦,就要断除引发病苦的原因——砍断世间的因果,即生死流转的原因。“灭谛”是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的?就是要出世间、获得解脱、清净的境界,即涅盘。“道谛”是说明离苦得乐的道路——即获得解脱的方法。离苦得乐方法,即道蒂的核心是“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是佛法的轴心内容。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比如,要想修禅入定必须持戒,以净心发愿。持戒是做为修入禅定的根基而存在。禅定则是生起智慧的原因。不修定,智慧无由得起。而一切烦恼皆由智慧砍断。修道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断惑”(惑,即烦恼)。即断灭感召三界果报的所有原因。达到超脱三界,不再降生轮回的阿罗汉道果。比如《金刚经》又译作《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它是说:按照此经修持,可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以砍断“惑”而乘智慧之舟到达“解脱”彼岸的意思。所以,禅定是佛家用来进行深入思考而获得智慧的工具。

西藏活佛、密宗上师、禅宗老祖、道教真人、气功师、瑜伽导师、冥想导师们修炼的“瑜伽、气功、导引行气、守静、存思、胎息、性命双修、存思之术、内视之术、胎息术、道教内丹术、佛教大手印、九节佛风、藏秘瑜伽”等等,这些所谓的“神功秘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全部源自于佛家的禅定或借鉴了禅定中的核心内容。其修炼形式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开宗立派者根据各自的目的,而加进去了自己的“东西”而已。其本源都是统一的。

在佛门中,禅定是用来开发智慧、领悟佛法而悟道的“工具”。然而自古以来修习禅定者,必须要把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进行深刻的研读和参悟,领悟到深奥佛法精义后,再用数十年努力专心修习禅定,用体验到的禅定境相体悟佛法精义,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相长增进地修习禅定;才能够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去除迷惑,不致于“走火入魔”。

然而实际生活中的佛教徒,能够精通领悟佛法者,寥寥无几。终其一生研修禅定,品尝到定中“滋味”的和尚、居士,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古代科学的不发展,导致这些“和尚居士”对禅定力量无法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和更广泛的操作运用。而今天的“和尚居士”又无“因缘”对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至今无一个人能够将禅定用科学“分析品尝”,研究出一个快速修入禅定境界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