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南京首发(1 / 3)

每一次去南京,飞机在南京机场上空盘旋降落的时候,总有六朝古都秦淮河中山陵天文台加大屠杀等等交错叠加的画面,十分立体而又历史地横在跑道上。

金陵的古城墙想必是由许许多多本厚重的大书垒砌而成。

所以南京人不能不读书。若是读不透南京,终也读不懂虎踞龙盘、折戟沉沙。

那么在这座位处南北相交、沿海中心地带、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里,我这本今年六月刚刚面世的长篇新作《情爱画廊》,是否能占一席之地呢?

滔滔长江在眼底一掠而过,六月二十五日飞抵金陵时,多少令我忐忑。这一次,我是来南京参加《银潮》杂志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尊老敬老书信大奖赛终评委的评奖投票。借用这次机会,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已同南京市新华书店联系,希望我在南京为读者搞一次《情爱画廊》的签名售书。

从六月初《情爱画廊》正式出版上市以来,仅仅只有二十多天时间。初版八万册早被订购一空,在北京已经得到了不少读者的热烈反馈。但南京的绝大部分读者,对于此书尚一无所知。准确地说,这将是《情爱画廊》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正式首发。

当天下午,南京市新华书店主管部门的几位同志,就赶到我下榻的华东饭店,一起研究了有关的准备工作。发行科的许世荣科长告诉我,他已经读过这本书,他认为阅读层次较高的南京读者,会对这本书感兴趣。第三天下午,在南京市图书发行大楼的会议室,书店召开了《情爱画廊》的新闻发布会。

在我已出版的几十种图书中,几乎还是第一次为自己的新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没有出版社编辑的陪同下,单独面对一座异地城市陌生的新闻界人士。

那是一个溽热的中午,江南的夏季已经步步逼近。各家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们,顶着炎热准时到达会场,落座后还汗流不止。我简单介绍了《情爱画廊》原初的创作动因和写作过程——我想作者有权利也有责任让读者在购书以前,大致了解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然后记者们又提了一些诸如文学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其中不少人都读过我以前的一些作品,友好和亲切的感觉在售书之前已将我萦绕。

在南京整整五日,最初的感动和震撼就是从南京的记者们身上开始的。会毕后,许世荣科长说,今天南京几乎所有的新闻单位都来了人。我惊讶新华书店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这里既非新产品发布,更非公司酒楼展销会开张,没有红包没有饭局没有礼品——却有那么多人,专为一本书而来?!许科长说这大概可算是南京书界的一大传统,是新华书店与新闻单位长期建立的友谊和信任。书店常常主动将新书介绍给报纸和电台的读书栏目,而南京的记者们总是配合默契,使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得到新书信息。《服务导报》有位年轻女记者允芳,在报上辟有读书专栏,寻书读书谈书,可算是书店的义务宣传者了。

南京之行,使我深感新华书店的发行体制已开始改换了几十年“愿者上钩”的老面孔,在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制高点上,重新寻找文化的价值。

在那个夏季和秋季,后来我又到过许多城市,但我仍然始终难忘南京。所以那天我在给南京新华书店的王总经理签名时,写上了一句“书海驾舟”,是我真诚的谢意。一座城市若是有这么一家主动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服务的新华书店,是那个城市人的福分,也无愧于这座文化名城了。

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各家报纸的专访和消息,都如期见报。

当晚参加江苏文艺台由夏冰主持,舒克、陈旭搭档的“文化三剑客”节目,以及南京经济台张晨主持的直播节目,在听众打进来的热线电话中,我发现南京人读书之认真果然名不虚传,竟已有几位读者捷足先登,《情爱画廊》刚一上市,就已买下读过。有一位读者还把它和《廊桥遗梦》做了比较,在电话中陈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听来令人感动。

二十九日那天上午,细雨初霁,绿荫蔽日的法国梧桐树下,街道湿漉漉的。

一个写书的人,当他真正面对读者的那个时刻,才会明白这实际是一场考试。

幸好队伍已经排得老长。慌慌坐下,接过一本本书,埋着头一口气写下去。

排在第一位的女读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接下来的一位男青年,是前几天刚买了这本书,读过后来让我签名的。问他有什么样的读后感,他说你写了几个女子,但男读者也会喜欢,因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代女人的价值观。间或有读者对我说,曾读过我的什么什么;也有读者问,这本书同你以前的书有什么不同?大多读者是看了报纸听了广播专程来买书的,有很多“老三届”,也有不少年轻人。有给孩子、朋友买的,也有作为结婚几周年礼物送给对方的。有一位老教授,专程送来他刚从国外带回来的一本法文版的当代中国小说集,上面有译成法文的我的一个短篇。他忘了带钱,竟又回家去拿钱来买了一本《情爱画廊》。离开南京以后,我还一直在心里怪着自己的粗心,我本该将新书作为礼物回赠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