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十三章 一路向北(2 / 2)

张天景店小二一样,他哪里能不知道这店伙计的心思,分明是怕自己付不起酒钱,说了这番话来,还抬出了朝廷法令,当真是有趣。他拿出一锭十两重的银子,往桌上一砸,直直的盯着那伙计,店小二脸一红,急忙忙的拿回菜谱下去了。

其实这时,银两在大唐并不是货币,多用作于奖励军功,大唐的货币还是铜钱,这时物价极低,斗米也才十余文钱,但是大量的铜钱携带不便,一贯铜钱重约六斤,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跑生意的商人都不会携带大量的铜钱,因此便会使用到银钱,大唐是一个好战的时代,不同于宋代的守成,唐朝时十分注重开拓,因此奖励军功也十分厚重,于是便有很多用于奖励军功的官银流通于市,官方也制定了铜钱与银钱的兑换比例,默认了它的流通。待到后来,唐朝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变成了地主的佃户,大唐的物价飞涨,到了安史之乱时,长安的斗米更是涨到了六百文一斗,使用铜钱就变得十分麻烦了,于是银钱这才彻底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和使用。

张天景一顿饭吃完,并不忙着离开,拿出十余文钱向那店小二打听那杨府小姐一事,那店小二本来对他有些看不起,后来见他出手用的是官银,饭量又大的惊人,便以为他是军旅中人,便再不敢轻视,张天景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惹了这人不高兴拿他一顿消遣。

张天景问了十几句,心里颇为失望,转念一想,这事已经发生了几个月了,旁人多半是忘得干净了,这店小二不知道也是正常。于是手一抖,十余文铜钱直直的飞入店小二的手中,店小二吃了一惊,再去看那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张天景又在城中买了一匹马,他身上所剩钱两不多,所以挑中了一匹瘦马,他躲在西北一带游历,与马匹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匹瘦马虽然精神不振,但是牙口极好,年龄也不过四五岁,生了一副兔头,模样不俊,八成是因此受了轻视,这才瘦弱如斯。

张天景,牵着瘦马,一路也不乘马,他第一件事便是要去寻找那杨家之女,这杨家祖上曾有恩与自己师父,自己又是收人所托,绝计是非救不可,只是眼下不知杨家小姐被人截去了何处,自己不知去哪里找她,急也急不来。

张天景沿着太行山往北走,这一路来都是群山之中,竟是一个人也没见到,他武功大进,于这群山之中打的一些野鸡野兔拿来烤了吃,也不会饿着,一人一马在崎岖的山路之上往北边走,他只记住那人说是往北边去,想必那人知道仇家的所在,才会说出这个方位,只是北边实在是太大了,又不知北边是指具体的哪一个地方的北边,还是一直就是北边,那可就不好找了。

又走了两日,张天景已经到了王屋山脚下了,张天景小时候曾读到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便对着王屋山颇有兴趣,本以为这王屋山是高大万丈的大山,这时见了,也就不过六七百丈高,在这群山环立的太行山脉中,当真也没什么出奇之处。

张天景牵着马,缓缓上山来,这山间凿有石阶,想必是已有人居住,其时,白云子司马承祯正在此山之上,他将道教传承至此,在王屋山上定居下来,唐睿宗便下诏赐名上方院,奉为仙观。

张天景徐徐上的山来,首先便是见到一株极为高大的白果树,高大数十丈,树身粗大,只是这时已是隆冬,北风萧瑟,树上光秃秃的不见一片树叶,又往前走,前面立有一庙,上面写着‘三清殿’三个字,庙的门口有两个道士在清扫 北风吹来的尘土枯叶。

张天景不知道司马承祯这人,也不知道前朝皇帝曾下诏之事,走上前去问其中一名道士:“这位道长,在下游经此地,见此处建有庙宇,不知是哪位高人在此修行讲义,还请道长告知一二。”

那道士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在庙中排不上辈分,初次听到别人称他为‘道长’,心里惶恐,连忙还了一礼,说道:“这位居士,此处为上方院,白云子师祖正在此处参道,不知居士所来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