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2.民以食为天(1 / 3)

民以食为天强化了一个吃字

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是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来的,在《汉书?郦食其传》中的表述是:“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天,指关系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这个提法成了国人吃饭问题上的经典表述,与俗话所说的“人是铁,饭是钢”意思差不多,都是强调吃饭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古人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人民长期处在程度不等的食物匮乏状态中,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在旧时代的中国,能填饱肚子差不多成了全社会的最大憧憬。所以中国人说起富贵和享乐,一讲就讲到吃上面来了。相传有人问一个老农,如果当了皇帝最想干什么,他的回答就是每天能吃到肉包子。知道了这个民族心理背景,也就不难理解,在民间流传着“千里做官,为的吃穿”的说法;在中国官场上,也有“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的口号。看看,我们这个饥饿怕了的民族,一直到死后,还放不下这个吃字。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民以食为天的内涵已不再是能不能吃饱,而是能不能吃好。于是,民以食为天开始变味:吃饱了的要吃好,吃好了的要吃出花样,吃出花样后还要攀比吃新鲜和奇特,并且变着法子吃得与他人不一样。天上飞的和地下跑的我们都吃,没有什么不敢吃的,而且还要挖空心思吃。于是,我们也渐渐熟悉那些吃完了山珍海味后吃黄金宴,吃过了黄金宴要吃人乳宴,等等畸形的吃相。

人的嘴巴好像个面口袋和酒灌子,尤其是在“民以食为天”的幌子下,好像唯一的正经事就是吃喝。在中国人的饥饿心理支配下,对吃的片面强调,将人的生活兴奋点牢牢地钳制在口腹之欲上。如果说在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为了发展生产及维持种族的繁衍,“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紧迫性,那么,到了食物相对丰盛时代,再打着“民以食为天”的旗号胡吃海喝,就显得非常荒谬了。因为过度吃喝不仅会导致道德沦丧,还造成了惊人的浪费。据统计,中国因乱吃乱喝,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超过1000个亿,每年公款吃喝达3000多个亿。

其实,吃喝无度还不仅仅是浪费了钱财,它同时也吃掉了健康。现在我国日益增长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其最大的原因正与吃有关。于是,我们这个曾经为吃不上而发愁的民族,也开始因吃坏了而背上沉重的负担。

现在是不是已到了重新审视“民以食为天”的实际内涵的时候了?我们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是不是可以将其调整为“食以民为天”,即以健康为本,建立人和食物的正常关系。

民以食为天的具体内涵

从古到今,说起民以食为天都离不了一个“吃”字,但时至今日,这个吃字已被赋予了更多的科学内涵。与吃的动作相比,人们对世世代代都吃了些什么,可能付出的关心是少了点。其实,这才是吃的关键。因为不论人类的食谱如何千变万化,说到底,也就是吃下去了六大营养素。

何谓“营养”?用专业的话来说,即营养是供给人体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合理食物。营养是人体从消化道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保持良好健康的全过程。

任何食物,只要是可食﹑不含有害物质,皆可称之为有营养的食物。事实上,每种食物多少都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素,从营养的专业角度看,没有所谓“好的食物”或“坏的食物”。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提供一个个体一整天的全部营养需要;必须从各类食物中,广泛适量地摄取各种营养,以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换言之,食物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唯独日常饮食习惯有“好”与“坏”的差异。

哲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营养学家说:“生命在于营养”。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营养,生命就会停止。即使是孕育于母体中的胎儿,其一切营养也由母亲通过血液来提供。当胎儿离开母体来到人世时,开始靠哺乳,然后靠进食来获得各种营养。经过十几年的生长、发育,由婴儿长成成人。这全靠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综合吸收而成。进入成年后,生长虽停止了,但机体仍在不断更新。这种更新,也是靠吃进的营养物质来进行的。一个人本身就是由这个人所吃进的营养素组成的。一个儿童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取决于他日常摄入的营养;一个体态苗条的少女能否继续保持优美的体型,取决于她日常摄入的营养;人到中年会不会发胖,会不会出现各种常见病,还是取决于他日常摄入的营养。可以说,决定一个人身体未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从眼下他所吃的开始的。人正是通过一口一口的吃在塑造着自已的身体与健康,如食物营养差,身体会很瘦弱;食物营养过剩,身体将过于肥胖,或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后天的食物营养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

所以,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与营养密不可分。

民以食为天的“天”就是六大营养素一般认为,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即营养素共分六大类,它们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合称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前三者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故又称产能营养素,为了突出它们的重要性,也泛称其为三大营养素。

1.蛋白质

如果把人体当作一座建筑物,那么蛋白质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人体组织、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肌肉、神经、皮肤、毛发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还产生能量,为生长发育提供能量。机体的生长、组织的更新和修复、各种酶和激素对体内生化反应的调节、抵御疾病的抗体的组成、维持渗透压、传递遗传信息,无一不是蛋白质在起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由20多种氨基酸合成的,这20多种氨基酸有的可在体内合成或转化,有的不能在体内合成,其中有8种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在成分和形式上接近人体的需要,因此说其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性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也非常重要,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将谷类食品与豆类食品混合食用,所含的氨基酸能得到互相补充,改善蛋白质的质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因为豆类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其比重高达30%~45%。

2.脂肪

脂肪俗称油脂,可分两大类:①中性脂肪;②类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磷脂。脂肪是人体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机体供给和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除了提供和储存能量外,还有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保护脏器和保温作用,支持、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等不受损伤。脂肪酸是结构最简单的脂肪,又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一般来说,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动物油、植物油、肉类、油料作物的种子等。

脂肪是人体的“燃料”,被人体吸收后供给热量,是同等量蛋白质或糖类供能量的两倍;脂肪是人体内能量供应的重要的贮备形式;脂肪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体表脂肪可隔热保温,减少体热散失。

3.糖类

营养学称糖为“糖类”。糖类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供给能量物质,人的大脑的能量完全来源于葡萄糖。人的一生离不开糖,糖类是一个大家族,它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第二是糖,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第三是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