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我名鲁?? 第五十章 郡县之制(1 / 2)

听了鲁珣的话,刘敏立即就说到:“王上,臣所说的属官,自然是王上之臣,并非是臣之臣。······至于将家中原本的臣下遣散,臣家中并无自己的臣工,以后当然也不可能有。倒是韦老他们,家中都是有家臣的,所以,韦老,你却要做个表率,按王上所说将家臣遣散。······这也是属于我御史大夫的检查范围之内,所以,我会替王上盯着你们的。”

很显然,刘敏知道自己举荐自己做了御史大夫,已然是得罪了在座的所文臣,所以他很自觉的就牢牢的背靠鲁珣。同时,他也知道就算自己想要讨好韦老这些人,这些人也是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的,所以他干脆就直接把冒头指向了这里最有威望的韦老,摆出了一副与其他文臣决裂的形势。

而韦老却并不将刘敏的威胁放在眼中,他不紧不慢的看了一眼刘敏,然后说道:“刘御使,老夫回去后自然会按照王上所说,将家臣遣散改名。至于刘御使要监察我们,呵呵,那是刘御使的职责之所在,老夫也是绝无半点阻挠的。”

刘敏听了,也是笑眯眯的说道:“如此,那就多谢韦老不怪了,本御史必然会一丝不苟的执行王上命令的。”

鲁珣这时便说道:“好了,既然都清楚了,那就这样。”

“至于刘御使,你说的建立属官,以后自然是要的。不过现在我鲁国只有一城,却是没必要立即建立属官。等到以后我鲁国扩大了之后,我会下令让你建立御史台,由你统领。以后我鲁国攻城掠地,便会施行郡县制,我要求你在每一郡县都要安插御使,替国君监察郡县官员,以及民情。”

刘敏便对鲁珣拜道:“是,臣必不负王上重托。”

“郡县制?”安道这时却是有些奇怪的问道:“王上,这郡县制是否又是一种新政?我知道现在的一些堵住国也有县制,去不知道与王上的郡县制是否相同?”

“哦,这个世界也已经有县了吗?”鲁珣点点头,想到地球上县的出现早在春秋时就有了,也就了然。既然地球上春秋时就有了县的出现,那这个世界有县的出现也不奇怪。

在地球上,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两者都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楚武王灭掉权国,将其改建为县,是为设县之始。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穆公九年(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而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的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设置的郡当为魏文侯时的西河郡(吴起曾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时的宛郡。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汉代一县,其面积大约为方百里。汉代列侯所食之县曰侯国,皇后、公主所食之县曰邑,有少数族居住之县曰道。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后世之村落。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于郡守要兼领武事,故当时人常以“郡将”称之。郡之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西汉置尉而不置监。景帝时改尉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都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县之长官为令、长。新莽时曾将令、长改名为“宰”。《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令、长之下设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又设尉,专管武事,大县则设左尉、右尉各一人。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