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06章 关于疟疾(2 / 2)

三则是血清学检查。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现已应用的有间接免疫荧光、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率可达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对于疟疾的诊断,主要是五种方法。

一、流行病学。有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曾接受过输血的发热患者都应被怀疑。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可初步诊断。不规律发热,而伴脾、肝肿大及贫血,应想到疟疾的可能。凶险型多发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等。流行区婴幼儿突然高热、寒战、昏迷,也应考虑本病。

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血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需要时应多次重复查找。并一定要做厚血片寻找。如临床高度怀疑而血片多次阴性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查找疟原虫。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PCR检测方法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成多种方法,如巢式PCR、反转录酶PCR、PCR-ELISA等。除可以直接检测血样中的疟原虫外,还可以检测滤纸干血滴上的疟原虫。已从检测恶性疟原虫发展到检测间日疟原虫。

除此之外,还可用DNA探针检测DNA探针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五、治疗性诊断。临床表现很象疟疾,但经多次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杀灭红内期原虫的药物(如氯喹),治疗48小时发热控制者,可能为疟疾。但注意耐氯喹虫株。

当然,还有一些对于症状不明显的疟疾,或疑似疟疾的其他疾病,应进行鉴别。疟疾有发热和肝、脾肿大症状,应与有此特征性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鉴别,主要是与一些类似疟疾的疾病分辨。如以下几种:

血吸虫病既往史中曾有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接触过疫水和有尾蚴皮炎史。发热和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有腹泻、黏血便等,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吸虫病试剂盒测试,抗体、抗原均阳性。

阿米巴肝脓肿不规则发热,肝明显肿大和有明显压痛,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超声波检查可见肿块。

败血症畏寒或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可出现迁徙性脓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可追问出感染原因及过程。血细菌培养阳性。

伤寒初为弛张热,后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出现玫瑰疹,可见胃肠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血、骨髓、粪尿细菌培养阳性,肥达氏反应阳性。

钩端螺旋体病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有腓肠肌痛的特征性症状。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肝、脾肿大。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

急性肾盂肾炎不规则发热,腰酸,尿频或尿痛。尿中出现红、白细胞和蛋白,尿液细菌培养阳性。

布氏杆菌病弛张热、睾丸炎是特征性症状之一,脾肿大而有压痛。血清凝集试验或ELISA试验阳性。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发热、畏寒,常伴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又如登革热,高热伴畏寒,肝、脾肿大、四肢及躯干疹。有些病毒感染,不规则发热,多方面检查均未查出病因,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却测出一种病毒的阳性结果。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与脑性疟以外的昏迷的鉴别。

脑膜炎、脑炎、癫痫、脑脓肿、脑瘤、脑血管意外、热带地区的锥虫病,镰状细胞病等均可引起昏迷,如将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结果综合起来分析,不难判断是否脑型疟引起的昏迷。

一旦疟疾凶险发作,就必须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也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比如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维持水电平衡等。

……

疟疾的预防,指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系疟区居民或短期进入疟区的个有,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