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26章 腐败与否(1 / 3)

潮起潮涌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题记

第125章 腐败与否

更有甚者,在恶评北洋海军的训练问题之后,更是将矛头指向了其中将领。

对此,萧逸更是顿觉义愤填膺,曾经还就一篇文章进行过辩论,文章内容大抵如下:

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年5月30日),奉旨开始督办北洋海防。

而创办海军就要有人统领,丁汝昌被李鸿章物色为北洋海军提督人选,固然有多种原因,多方见解,但与丁汝昌系淮军出身,是李鸿章安徽老乡则有直接关系。

从丁汝昌投奔李鸿章被留在北洋海防差遣,到李鸿章正式奏请由他统领北洋海军,期间国内第一所培养海军军官的福建船政学堂的前几届学生已经毕业,派赴英国的第一届海军留学生也陆续回国,但李鸿章认为:

“各管驾由学堂出身者,于西国船学操法固已略知门径,而战阵实际概未阅历,必得久经大敌者相与探讨砥砺。”

当李鸿章将这些有着海军经验的“学生官”排除在海军统领人选之外后,可供选择的也就寥寥无几了。

当时重点的人选有两个人:一个是丁汝昌,一个是洋务派道员许钤身。

许钤身精通洋务,而且比丁汝昌更早接触海军,统领海军的条件比丁汝昌占优,但许钤身最大的缺点是桀骜不驯,他曾多次对李鸿章表现不恭,令李心生不快。

而丁汝昌虽然出身陆军,也不太懂洋务,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对李鸿章惟命是从,选择丁汝昌更便于李鸿章控制北洋海军,使它和淮军一样成为自己的私产。

综合这些因素,李鸿章最终把北洋提督的人选锁定在了丁汝昌身上。但有不少亲历战事的军官,曾于战后对丁汝昌出任北洋提督的资格提出过疑问。

洋员泰莱称他“不谙航事,实际上为傀儡提督”。也有人含蓄称“海军提督非阅历多年,深谙西法之水师官不可”。

由于丁汝昌不谙航事,导致海军训练针对性、实战性不强,在甲午海战中付出了惨痛代价。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海军以横阵迎敌,严重限制了舰队机动与舰炮火力运用的有机结合,舰船协同混乱,指挥不力,致使北洋舰队损失5舰,日军虽伤多舰,但一舰未失。

海战后不久,中外评论家就指出,北洋舰队战败“原因虽多,要以横阵之不良为最大失策”。

由此可见丁汝昌在海军战役战术指挥方面的缺陷和失误。同时,也正是由于丁汝昌对李鸿章有恩师同乡的裙带关系、惟命是从的亲信关系。

在甲午海战中,面对日军的进攻,丁汝昌三番两次听从了李鸿章“如有违令出战,虽胜亦罪!”的指令,尤其是在刘公岛防卫战中,一味强调防御,保存舰船实力,一次次错失了主动出击的战机,导致刘公岛很快失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纵观北洋海军将领队伍,拉帮结派、拉拢裙带的现象比较普遍。

北洋军官大多出身福州船政学堂,以福建人居多,他们人多势众,常常刻意排斥非闽系军官。

长期拉帮结派且排挤打压异己,让闽系军官主导了水师军政大权,导致有才能的非闽系军官得不到提升重用,甚至连身为北洋水师提督的安徽人丁汝昌也不得不承认:

“孤寄于群闽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

纵观北洋舰队的几十名管带中,较好的如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之战中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