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百六十章 一个都跑不了(1 / 2)

三百军士陆续体检完成,始终不见赵期昌进来,这让杨奉恩心中焦虑。

跟在太子身边的大伴当太监死的不明不白,各种内侍头目尽数更替,跟衣食起居有关的宦官、婢女更是不分老旧悉数裁退。

偏偏,以他杨奉恩作为新的东宫大伴当,几乎将招远矿场的宦官一口气全抽调到东宫来服侍太子。

如果连这种用意都看不明白,杨奉恩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只要太子不幸病逝,他连着自己的徒子徒孙都要死,一个都跑不了。

而他对自己的认知也很明确,太子身体的问题只能看天意。若天意在太子,那今后的事情就不得不重视。

比他杨奉恩自身的处境……现在宫里想撕了他的前辈比比皆是。人人都有徒子徒孙,人人都想把徒子徒孙安排到东宫作为今后的退路和生命保障。

现在好了,他杨奉恩回京之后,东宫有点名声、权力的宦官被悉数改派。直接把他杨奉恩架到了火上烤,太子不幸,他跟着不幸;太子若在,宫里前辈对他的攻击就不会停止,现在的杨奉恩已经站在了火药桶上!

想要活命,就要紧跟着太子、嘉靖这两条线!

而赵期昌,京中武人因为嫉妒的原因没几个人理性的看待赵期昌、东宫亲军。可杨奉恩知道东宫亲军是怎么一回事,嘉靖也知道。

现在不断绝赵期昌后路,嘉靖必然不满,那他杨奉恩就危险了。

也如他对赵期昌说的那样,若太子永远健康,那储君健康的环境下,显然一支战力比京营强的东宫兵马显然不适合在京畿驻扎。

那么太子东宫增设作战职能,以一帮太子的侍讲先生组成小内阁、小兵部遥控东宫亲军在边塞作战,有利于锻炼今后朝廷中枢的合作能力以及军事素质。

而作为太子的大伴当,他杨奉恩是最合适做监军的人选!

这一切,已经在嘉靖培养赵期昌的时候注定,嘉靖的安排能否顺利延续,首先取决于太子的健康,其次取决于赵期昌能否抓住这个机会。

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嘉靖做后台,赵期昌完全可以以更快更暴力的方式完成初步积累。显然,以嘉靖的器量、狠辣,一旦认定赵期昌不容易控制,认为自己聪慧无比的儿子也不好控制,那必然摧毁赵期昌。

赵期昌能在四年时间里改组登莱青卫所,拼出目前的家底,已经很不容易了。

若不是太子的健康问题,嘉靖也会将登莱军调入京中或边塞去吃公粮,否则以赵期昌那种饿死也不裁兵毁诺的性格困守下去,必然会使得粮饷巨大亏空的登莱军崩溃。

崩溃的不仅仅是财政,而是军心,是对未来的希望!

嘉靖不愿去想这么一支组织功能健全的军队叛变后,会造成多大的创伤。

所以,徐樾要调三营登莱军去云南,兵部不同意嘉靖也会同意;还担心登莱军极端武装存留各种隐患,派东宫唯一的侍讲学士邢一凤去山东。

官场人心就是那么回事,人人都想卖邢一凤这个未来首辅的人情,而邢一凤又有正规命令,就这样补全了登莱军最后的一截短板。

现在的东宫亲军,在自身各方面来说已经圆满。在各处看来,所缺的不过是对阵鞑虏的硬战绩。

至于赵期昌,他眼中这支军队勉强成型,后续的问题就是足粮足饷保证训练维持住,想要改造这支军队已经不是编制上的事情了。而是大规模、高效率生产质量可靠的火器,现在的火器并没有让赵期昌满意的。

军队的全员火器化,目前赵期昌并不准备执行,这个影响范围太大了,很容易失控。

他看来还有很多改进的东宫亲军,在杨奉恩看来是那么的完美……他实在是无法想象,若赵期昌顽固的坚持己念而被毁去后,这支军队会不会保持住现在的模样。

说真的,论交情,论彼此今后的共利关系,也为了自己的任务,杨奉恩是非常迫切的希望赵期昌能改变态度!

尽管心中无比的迫切,可杨奉恩还是要脸面的,他不可能再跑出去的请求、逼迫赵期昌,他这样做,会让他很难做事的,他将威严大损,他将无法管住东宫上下事务。

所以有很多人的名人会因为面子问题而死……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对他们来说名声就是一切,名声破产就是死亡之时。

日头渐落,太子府邸,藏书楼。

嘉靖已经离去,太子盘坐在一座吕祖神像前翻阅道经,神情淡然,只是一张脸因消瘦,显得眼眶深凹。

一排排书架之间,还有轻微的脚步声挪动。

“是宁安吧?”

合上道经,太子缓缓起身问:“怎么来了也不通告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