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联宗风潮(1 / 2)

吃了半碟六心居的酱菜后,这场宴会在杨奉恩的眼神下,圆满结束。

此时繁华、热闹已转移到了城外的附郭市肆,京城内各街道寂静一片,只有巡夜梆子声响、以及锦衣卫校尉、五城兵马使司的巡防兵丁,再无什么闲散人员。

回去路上,一队十余人的东厂番子在前挑着灯笼开路。

赵期昌双手负在背后,双手抓着缰绳边走边听着刘磐抱怨:“不厚道!太不仗义!唉……这事儿弄得……不过也有好处,起码师徒还是师徒,兄弟还是兄弟。”

朱应奎也是双手负在背后握着牵马绳,一摇一晃沉吟着,等刘磐乏词可述的时候,才一叹:“想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对的。”

他领先赵期昌半步,微微侧头看向赵期昌:“严明,可知刘二来当说客时,职方司的两位郎中、以及员外郎谭纶是何态度?”

赵期昌摇头:“这……师尊为难人,弟子又不在兵部,如何得知?不过看师尊语气,这几位难道认为师尊该这么办?”

“呵呵,就数严明最为聪敏。你师兄他有大智慧,心中有法却手上无术,是个好参赞、幕僚,而不是个适合拿主意的人。”

看到赵期昌带兵入京的威风,并置身在这次赵期昌引发的风暴之中,朱应奎的心绪复杂到了极点,又联想到了在江南出家当和尚的大弟子张渠。

“师尊,师兄自有师兄的缘法。容弟子说句自大的话,以弟子观来,师兄绝非佛门所能容,终究会有破门、出世的一天。那时候的师兄,或许会出乎弟子预料。”

赵期昌说着露笑:“何况小师弟也是个心性纯良又机敏过人的大才,小师弟所能取得的成就,可能也会超乎弟子想象。”

聪明的少年有的是,心性纯良的少年也有的是。

可越聪明的孩子心思就越复杂,而心性纯良的少年又往往认死理,这就导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聪明又心性纯良的少年人很难找,这种能传承衣钵、能委托其照顾家族未来的弟子,向来是很少的。

还有一种更极端的例子,比如人聪明到了极点,心性也纯到了极点……

比如那个跟嘉靖怄气的三朝元老杨廷和之子杨慎,就是聪明到了极点,又心思纯到了极点,明明知道解决办法,就是不肯低头的典型例子。

只要杨慎对嘉靖低下他那高高抬起的下巴,赏杨慎一个六部尚书、乃至是子承父业当大学士,对嘉靖来说都是小问题。可杨慎就是不肯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宁愿穿上女装,淡妆涂抹打扮的花枝招展,再领着一帮小妾招摇过市,引领时尚风潮。

所以,一个很出色的弟子,往往是共享资源,而这种弟子享受的必然是所有老师的资源,其成就自然不可限量。

张渠的问题,就在于聪明程度压不住心性,导致他明明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却一门心思在逃避,不愿面对嗣母病逝这一残酷真相。

赵期昌提及新弟子陈矩,朱应奎只是摇摇头:“翰林侍讲不出翰林时,要么给国子监讲学,要么给司礼监的小宦官讲学。你小师弟那里,恐怕并不是为师所能插手的。”

没错,去当宦官的很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太祖皇帝也明明确确有祖训不准传授宦官知识。

可是很遗憾,没有深厚的知识做支撑,那大内的礼仪规矩将成为问题。所以,自洪武朝开始,宦官头目都是有文化的,提拔新头目时,重要的筛选要求也在文化上面。

现在二十四监除了司礼监、神宫监的其他二十二个并不重视小宦官的教育,也没那个资源和影响力提供教育。

所有入宫的小宦官会被司礼监挑选走资质最高的,分别隶属在司礼监秉笔、御笔以及各监各局的太监、少监名下作为事业继承人(宦官中的派系雏形,宫中的江湖门派)。

得到翰林院教育的小宦官,其素质必然层次不齐。

没几个翰林会真心实意的教授宦官弟子,多数人只是任务性质走走过场。这类人教出来的小宦官,其素质不需要猜测,明摆着差。

而一些翰林因为各种原因会用心教授宦官弟子,这也是某些宦官与朝臣关系极好的原因所在,可能彼此是师徒或同门关系!

作为御马监掌印高忠的弟子、半养子,又是司礼监秉笔黄锦眼中的亲外甥,背依兴王府旧臣的陈矩怎么可能缺少名师?翰林院里,有的是愿意认真教授陈矩的翰林。与翰林院比拼教育能力……朱应奎并不认为自己很强。

他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在翰林院、在教育界来说,都是小个子新人,跟那些重量级拳击手站在一起,没人会买朱应奎的注。

所以,他有个弟子叫陈矩,赵期昌有个师弟叫陈矩,但很可能的结果是朱应奎与陈矩之间并不会发生太多的交集。陈矩与朱应奎的师徒关系只是一道联系彼此的线;朱应奎更认为,这条师徒的线,对黄锦来说远远不如陈矩与赵期昌之间师兄弟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