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3 升旗手的手(1 / 2)

24岁的高红甫现在是国旗护卫队的升旗手。到今年为止,他已经是服役第七年的老兵了。

这些年来,许多国人都记住了高红甫站在国旗基座上充满激情的振臂一挥,也在心底里锁住了他把国旗洒向蓝天那一刻浮现在国人心头的那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许多人却并没有见过高红甫的手。

这是一双出奇的大手。质感中透着红润,红润中带着质朴。

这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每天的升旗、降旗使这双大手承担着非同一般的磨砺。

同时,这也是一双情感十分细腻的大手,十三亿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思就是通过这双手展现出来。

这些年来,就是高红甫的这双大手每天把天安门广场上的祖国第一旗洒向蓝天的。

然而,练就这样一双孔武有力的大手却不是一日之功。

2002年入伍的高红甫最初进护卫队时是方队的护卫队员。当时的升旗手是安徽宿州籍的吴猛。

吴猛快要复原时,中队打算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高红甫。

听到这个消息,高红甫心里还有些直打鼓。他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个艰巨而神圣的光荣任务。当时强化训练刚结束,上方队都让高红甫觉得有些紧张。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

高红甫在心里想,我能够胜任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吗?能够保证在任何天气中都能在瞬间让我们的国旗准确无误地飘扬起来吗?

高红甫同时又激励自己,我是军人,是军人就应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应该勇敢、忠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既然组织上把这么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交给自己,自己就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就得尽心尽力、不辱使命。

中队长找高红甫谈话的时候,高红甫毅然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

那天,在场的还有吴猛。中队长让吴猛在复员之前带一段高红甫。

当时有着这样一双孔武有力大手的是吴猛。

那段时间里,每每看到吴猛那双非同一般的大手,高红甫内心就充满了一种敬佩之情。

他问吴猛,怎么样才能练出这样的一双手来,吴猛的回答只有一个字:“练。”

升旗手要练的是展旗、收旗功。

展旗和收旗是展示有中国特色升旗仪式的“专利”。当把国旗挂上旗杆开始升动时,旗手要迅速将17平米的国旗向空中洒出一个扇形,这是“展旗”。而降旗时当国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旗手要迅速将国旗收拢成一个锥形,此为“收旗”。一展一收,看似动作简单,其实则不然,其中隐藏着许多力度、技巧上的把握和揣摩。

升旗时洒旗的那个瞬间讲究的是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和大气,17平米的旗子洒出去之后,不但要保证国旗不接触地面,还要飘出一个漂亮的扇形。要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潇洒和伟岸,体现出的是一种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高红甫知道,要做到这种举重若轻和行云流水,就要有充足的手劲和臂力。

为了练臂力,高红甫天天拿一个3公斤重的铁饼向外撒洒,一撒就是几百上千次,直到累得抬不起胳膊来。吃饭的时候,右手酸疼得根本动不了,只得用左手拿筷子。

高红甫是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当兵离开家之后,爷爷奶奶牵挂他,有时会打电话问他在部队训练累不累。有一次,高红甫接到奶奶的电话时,刚训练完的右手连话筒都拿不起来了,但他还是强忍着疼痛说了声不累。说完之后,眼泪就溢满了他的眼眶。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的训练,高红甫成了护卫队有名的大力士。双手也眼见的一天天大起来。还有一个变化是高红甫事先没有料到的,那就是他的右臂比左臂明显的要粗壮很多。

练好臂力,是第一步,这只是洒旗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如何“洒旗”,书本上并没有现成的教材。只有靠升旗手们自己传帮带,靠他们在实践中细心的去摸索和积累经验。

洒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藏着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术性操作,稍稍把握不好就会使国旗绕杆、缠手,使国旗展不开,从而影响升旗质量和观瞻。为此,高红甫在虚心向吴猛请教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内心仔细的体味和揣摩。除参加完中队组织的正常训练外,他还要自己给自己加班,在营区内架设的模拟旗杆上反复练习,有时候会到深夜一、两点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高红甫终于可以上广场升旗了。第一次升旗的时候,高红甫哭了。这当然是激动的泪水,他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就有那么多的眼泪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