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20、冯子材边关破敌(1 / 2)

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主义者用武力占领越南后,又策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援越抗法的战场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沙场老将,他足智多谋,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指挥清朝军队,连获“镇南关——谅山”大捷,将法军重创,其战绩为世人所瞩目。这位老将军就是冯子材。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1818年生于广西钦州,他原是行伍出身,1850年参加过刘八领导的广西天地会的反清起义,第二年接受了“招安”。从此,他成为清军中的一员骁将。屡建战功,一度被升任为广西提督。1882年,65岁的冯子材,因不满朝廷中一些佞臣嫉贤忌能,排斥异己的卑劣行径,就借口有病,辞职还乡,闲居在家。

法国侵略者用武力胁迫越南沦为它的“保护国”后,又大肆挑起反华战争。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对法国侵略者的挑衅一再妥协退让,在法国政府的软硬兼施下,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但法国侵略者并不以此满足,又分兵两路,一路由远东舰队在台湾海峡进行武力威胁,一路由陆战队盘踞在谅山一带,向中国边境寻衅。1885年2月,法国直扑谅山和镇南关,清军前线统帅在主和派的示意下,仓皇逃走。法军乘机长驱直入,顺利地占领了谅山,并一度闯入镇南关。法军狂妄地在关前立柱,写道:“广西门户,已不复存在。”镇南关周围的百姓,誓死抗战,他们也在关前立柱,写道:“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以此表达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决心。

闲居在家的冯子材,想到国难当头,而自己报国无门,不由得忧心似焚,整日抚摸佩刀,不停地长嘘短叹。他多么希望重上沙场啊!

随着南部边境的形势日益恶化,当时的朝野上下,要求援越抗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清政府在朝廷中主战派的强烈要求和极力推荐下,重新启用冯子材,令其督率旧部,再上战场。冯子材虽年近7旬,但他接到朝廷任命后,欢喜异常,毫不犹豫地挑起了保卫边疆的重担。

冯子材就任后,立即被前线各军将领推举为“前敌主帅”。他整顿溃军,改编队伍;亲自勘察阵地、布置防御;在隘口抢筑了一条长三里半的长墙;在岭顶上修建了炮台;布置自己所率的“萃军”当中路,扼守长墙和山头要塞;布置其他各路军在中路的东、西方和后方,成犄角之势,以便互相策应。

法军见势,不敢正面强攻,便派出驻扣波的法军从侧翼偷袭,妄图得逞。冯子材得到法军偷袭的密报后,毅然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令一部清军去侧翼狙击,一部分“萃军”直捣法军据点扣波。从侧翼来犯的法军,遭到狙击清军的迎头痛击,立即撤退,当溃逃到驻地扣波时,又被早已埋伏的“萃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钻进了文渊城。几天后,冯子材主动出击,袭击了法军前哨据头文渊城,一度冲进城中心,并摧毁了两座山头炮台。这两次战斗的胜利,提高了清军的士气,灭了法国侵略者的威风。

3月23日,盘踞在谅山的法军,在前线司令尼格里的指挥下,进攻镇南关,他兵分三路,两路攻东岭炮台,一路扑向长墙。他们在开花大炮的掩护下,很快攻陷了东岭上三座炮台,关前隘长墙也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冯子材激昂地向将士大呼:“如果再让敌寇闯进关内,我们有何面目回去见两广父老!”全体将士在主帅的激励下,尽皆奋起,个个争先冲出长墙,与敌人展开肉搏,誓与长墙共存亡,终于杀退敌人的进攻。第二天黎明,尼格里又分兵三路,每路二三千人,还配有上千门炮,炮火比前一天更加猛烈。在开花大炮的掩护下,法军大队主力猛扑长墙,法军士卒有的爬过了清军防守的壕沟,有的已冲上了长墙。在长墙上督战的冯子材,眼看形势十分危急,他当机立断,大喝一声,手执丈八长矛,冲出长墙,他的两个儿子紧随其后,冲入敌群。全军将士一看主帅身先士卒,也大开栅门,一齐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群,同法军展开肉搏。一千多名越南义勇军也投入了战斗。好一场天昏地暗的殊死搏斗,冯子材部众终于把法军压下山谷,他们全部夺回东岭上的三座炮台,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