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悟然而悠然(1 / 1)

人曰:“五十七八,哼哼哈哈;六十七八,装聋作哑;七十七八,老眼昏花。”对这几个年龄段的定位,通常是指步入老年行列者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待家务事的处理规则。如广而扩之,对待社会上的一切现象都应该采取息事宁人、好自为之的态度。

这种处事原则,之于老年人,并不是消极遁世,不关心别人和社会痛痒,超凡脱尘,羽化成仙;也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些许矫情;更不是只图每日“三饱一倒”,如同行尸走肉,而是自然法则使然。如果从美其名曰的“奉献”讲,除省部级以上“高干”工作年龄可以突破“六十岁退休”的“上限”外,其余“公职”人员六十岁后,用一位同仁的话说:“党和人民已经批准你可以以我为核心了。”所以,叫“告老还乡”也罢,说是“解甲归田”也行,总之你可以清心寡欲,颐养天年,愉乐生活,享受人生了。

然而,有些老年朋友,其中包括余,明明已是“马放南山”却仍是踌躇满志,总觉得壮志未酬,还可以像模像样地干出一番事业。对子女,总是觉得“老子过的桥比你们走得路都多”,动辄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训教之。可是“儿大不由爹”,子女们往往身生“反骨”,认为您是“出土文物”,“代沟”难填,便来个我行我素,“潇洒走一回”。即便你“背过气去”,就是“吹灯拔蜡”,也是干瞪眼没辙,最后还落个“横加干涉”。对社会,总表现为“厚古薄今”,七个看不惯八个不顺眼,骂骂咧咧的话当年。结果,嘴倒是痛快了,却落个“牢骚太盛方肠断”,何苦呢?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来说,也属“殊途同归”。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干起事情来携雷挾电,风风火火,俨然一个拼命三郎。其实,大凡有这种追求和抱负的人,在退休前身心已经严重“透支”,“老本”已经不多。倘若再“自不量力”,说轻点是拿命开玩笑,说重点是“活得不耐烦了。”。

从余本身来说,前几年还颇有点老骥伏枥,雄心犹在,壮志不减。可是,当年逾花甲,陡地感到精神不济,体力不支,昔日已经在身体的成本上借贷的诸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前列腺炎等疾病一窝蜂并来势汹汹地登门索债,其身体反映,休说冠心病频频下达告急令,单就视力看上半个小时的书眼前就一片云雾蒸腾,面对面分不清人之五官。因此,已经列出计划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只能以“来日方长”而自慰和搁浅。

“人不能和命争”。其实,一个人有多大造化,是与生俱来的,“上帝”早给你规范好了。再说,人生苦短,而在短暂的百年的岁月中,实际享受的是生命的过程,而至于所达到的成就那就不过是生命达到终点自然而然所画上的省略号。省略号虽不完满,但却是一种残缺美。人的一生本无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当每个人溘然西去时,都会心存缺憾。殊不知,缺憾无所不在,无人不有。缺憾就像断臂的维纳斯,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的美的遐思和再创作。所以,缺憾更具有人生魅力。

如今,余受朋友信任与重托担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虽有些“赶鸭子上架”,但不敢有半点偷闲。虽时常警告自己不要太累,因为,“老本”已经不多了,还是悠着点来吧!但是,警告只是流于“警告”,一干起工作来又是对身体不管不顾。没办法,这才叫真真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哩!

收入这个集子里的篇什,完全属于“割草打兔子”,都属“工作”范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些文章纯属工作所需,而随即记之,日将月就,便细流成溪。不过这些零七八碎的小玩意儿,对于写大部头的作家属于“雕虫小技”。可是之于余,这些“小虫”却变成庞然大物,每一篇都要倾力而为,字斟句酌,使出浑身解数。虽不敢讲达到微言奥义,又确是既自得之,不必妄自菲薄。如浅陋寡文,只能说自己就这么点造化,系先天不足。

此集取名“拾穗集”,状若属于播种者意气风发地收过旺秋之后,在空荡荡的田野里,余拾得一只谷穗和一个棉朵等,仅此而已。这既是对书名的诠释,也是对书内文章的定评。

晨曦不老,静看花开花落;流星无痕,仰望云卷云舒。人生不应带着名利的镣铐走路,而是应自由地展开双臂,拥抱自然,亲吻七彩虹霓。

还是真的“来日方长”吧!

§§第一篇 随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