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38、明君礼贤下士(1 / 1)

原文

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尊则恣,恣则轻小物,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此上下大相失道也。

——《吕氏春秋·慎小》

译文

主上尊贵,臣下低贱。低贱,就不能通过小事观察主上。主上尊贵,就会骄恣,骄恣就会忽视小事,忽视小事,主上就没有途径了解臣下,臣下也没有途径了解主上。上、下互不了解,主上就会责怪臣下,臣下就会怨恨主上了。就人臣的常情来说,不能为自己所怨恨的君主尽忠竭力;就君主的常情来说,也不能喜爱自己的所责怪的臣下。这是造成上下误解,产生分歧的原因。

杂家智慧故事

无论下人出身多么尊贵多么卑贱,领导者都应该一视同仁,和他们平等相处。因为小人物绝对值得与之交往,不仅能带来旺盛的人气,从而赢得更多人的崇敬,而且在出乎意料的时候很可能助一臂之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公子孟尝君,他以轻财好施、善待宾客而闻名天下。其他国家的人物都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以致他所供养的食客多达数千人,汇集了各个地方的人才。每当有一个新客人来拜访时,孟尝君总会亲自接见,盛情款待。

他和来客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亲切地询问客人家中的境况。这时,他会安排自己的侍从隐藏在屏风后面,把他们谈话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等客人离开后,孟尝君便会派人到来客家中去,奉送丰厚的礼品,表示慰问。他的食客对孟尝君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尤其感激,所有的客人都以为孟尝君对自己最好,和自己是最亲密的,因此每个人都想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一天,有两个人先后前来拜访孟尝君。他俩都没有什么真本领,其中一个人善于学鸡叫,还有一个人是个小偷,不过模仿起狗来惟妙惟肖。孟尝君打算接纳这两个人,但其他宾客都反对:“虽然我们也有出身卑微的,但是这种鸡鸣狗盗之徒加入我们之中,实在是难于接受。”孟尝君却坚持收他们为自己的食客。

有一次,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孟尝君赶紧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那位宠姬说:“孟尝君如果能把他的那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他的忙,保证他平安无事,化险为夷。”

孟尝君的确有一件狐白裘。这件狐白裘一袭雪白,一根杂色的毛都没有,价值连城,但他早就把它献给了秦昭王。现在这件衣服还收藏在秦宫之中,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件衣服从宫中偷出来。

他向门下的食客求助,那个小偷马上站出来说:“偷,我是很在行的!我保证能取出来,而且万无一失。”

当夜,他搬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装扮成一只狗,潜入秦宫,轻而易举地就偷出了狐白裘。宠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狐白裘后,果然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好话,秦昭王答应释放孟尝君。

孟尝君于是变更姓名,逃出咸阳,后半夜到了函谷关。可是,秦昭王后来感到后悔,立即派人追赶他。而这时城门紧闭,秦国有项规定,鸡叫时才能打开关门,如果等到鸡鸣天亮后,恐怕逃跑就更难了。前有雄关挡路,后有秦军追赶,形势十分危急。孟尝君的门客中那个善学鸡叫的人得知公子的危险后,决定帮他脱险。他一声长鸣,远近村庄的鸡跟着都叫了起来。守关人虽然觉得天色尚早,但听得一片鸡叫,还以为天亮了,马上开关,孟尝君趁机顺利逃出。

孟尝君供养的那几千食客,都同他原来素不相识。他从不担心他们不为他效力,对他们一律给以关怀和馈赠,也更不计较什么小人、君子的地位和出身,结果正是这些鸡鸣狗盗之徒救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