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44、得道为尊(1 / 1)

原文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进行生硬的说教。当今的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而生硬地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用石头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却反倒给他喝毒药,使得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慢待他们了。上至天子朝见他也受之无愧。凡是相遇,会合到一起,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杂家智慧故事

道义为上,以功利为下。道义是“百世之利”,而功利只是“一世之务”,只有尊崇道义,才是掌握了“胜之所成”。

相传晋楚城濮大战—触即发,为了能够在这次重大战役中取得胜利,晋文公召集群臣共商良策。

晋文公先问咎犯:“楚军兵多将广,而我军势弱。如何才能做到以弱胜强呢?”

“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来不会感到满足;而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来就不会感到满足。您只要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能够取得成功了。”咎犯回答说。

晋文公听完咎犯的话后又问雍季:“你对此有何看法?”

雍季说:“把池塘的水放干了来捕鱼,怎么会抓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肯定就没有鱼了。把山林烧光了来打猎,怎能获不到野兽呢?可是第二年也就不会有野兽了。使用欺诈的方法,虽然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但以后就无法再得利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还请国君三思而后行呀。”

晋文公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咎犯的主张,从而在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

晋文公回国以后论功行赏,却把雍季排在首位。不少人对此感到十分的诧异和不满。

有人大胆地问:“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计策。您采纳了他的计策,而行赏却把他放在雍季的后面,这是什么道理呢?”

晋文公听后笑了笑,说:“咎犯的话,是顾及一时,而雍季的话,是对百世有利,哪里有把顾及一时的放在对百世有利的之前的道理呢?”

听了晋文公的解释后,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孔子对这件事评论说:“遇到危难而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