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8.陈寿(1 / 2)

陈寿(233~297年):三国时期蜀汉安汉县城人(今四川南充市顺庆区)。

陈寿字本仁,出生在宁远卫城(今兴城古城)里的一个军人家庭。陈家原籍江西新干,祖父陈志弘于明洪武年间代替兄长到辽东服兵役驻守宁远卫,当时为解决兵源不足的难题,朝廷规定关外卫所的官兵多以世袭为主,这样,陈寿的父亲成人后也披甲入伍,定居宁远。

陈寿在贫寒中度过了童年。正统五年(1400年)他出生时,家庭已经十分贫困,仅靠陈寿父亲有限的薪饷维持全家的生计。即便这样,父母仍节衣缩食供陈寿入私塾读书,后又把他送到宁远卫儒生贺钦的门下继续学业。贫苦的生活加上良好的教养,使陈寿从小就颇讲礼义信用。

经过刻苦攻读,陈寿在成化元年(1465年)的乡试中考中举人,虽然功名并不算高,但在以驻防军士及其家属为主要构成的宁远城居民中,这已经是考学上的一大突破了。宁远卫的乡亲们在为陈寿庆贺之余,特意在城中的大街上为他修建了举人坊。乡亲们的勉励和厚望激励了陈寿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在七年后的成化八年殿试中脱颖而出,考中进士。

陈寿考取进士后没有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殿试揭榜后不久,陈寿就被朝廷委任为户部给事中,这虽然是一个七品小官,但权力可以说并不算小,因为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和平时期,户部直接和黎民百姓打交道,可以弹劾地方官吏。陈寿在户部给事中任上恪尽职守。一次,他去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大同(今山西大同)巡边视察,发现军营中的一些军官不仅横征暴敛,而且作风很不检点,回京后,陈寿立即上书弹劾,最终这些军官被免职。

在户部任期内,陈寿明察秋毫,注意分别是非真伪。

然而,由于陈寿的刚直不阿,也得罪了朝廷里的一些权势人物。陈寿曾经弹劾万贵妃的兄弟及皇帝宠臣梁芳、僧继晓等人,因此惹恼成化皇帝,一度将其下狱。后来经一些正直大臣求情,陈寿获释并回户部担任都给事中,但在明宪宗在位期间,陈寿始终得不到重用和提拔。

弘治元年(1488年),成化皇帝病逝,他的独子朱佑樘即位,是为弘治皇帝。弘治帝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刚主政的几年里政治比较清明。这时,一位叫王恕的官员出任吏部尚书,他唯才是举,看中了陈寿的才干和能力,向皇帝保举提升陈寿为大理丞。

尽管王恕做了几番努力,但无奈这位新任的吏部尚书在朝廷中反对派甚多,他们借口已经不惑之年的陈寿阅历浅、对刑律外行,鼓动皇帝下旨调陈寿到南京任光禄少卿,后又改任主管祭祀的鸿胪寺卿一职,晋阶为正四品,将陈寿明升暗降削去实权,并使他远离北京中央政权。

弘治十三年(1500年),已是60岁的陈寿被朝廷重新重用,出任右佥都御史兼延绥巡抚。陈寿到任后,马上着手整顿军旅,他将军队分为十道,分别驻守在各个战略要地,彼此互相应援,从此军势大振。第二年,蒙古满都鲁等部落相约联合进犯明朝边境,试图得到更多的土地,他们先是以百余骑兵引诱明军深入,陈寿麾下的诸位将领见状请求出战。而陈寿却稳坐军中,他分析了对手的兵力,判断这是敌人的诱兵之计,于是他将计就计,沉着地指挥所部应战。陈寿不顾花甲之躯,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数十名骑兵到对方阵前,然后又带领兵士们下马席地就餐。蒙古军队不知这是何种战法,为谨慎起见,慌忙退走。陈寿趁着对方的疑惑后退之机,命令部下吹响号角,顿时明军各道兵马乘势追击,驱散了进犯的蒙古军队。

明军凯旋后,论战功当给陈寿加一级俸禄,部下有人劝他将儿子和亲属的名字一同上报朝廷受赏,遭到了陈寿的坚决反对。平素陈寿对亲属、随从要求十分严格,亲属从没有人利用陈寿的权势作威作福,陈寿还要求几个儿子靠本事成就一番事业,不能依靠父亲的权力谋取私利。

陈寿在陕北任职期间,延安、绥德一带的明军有战马三万匹,他们长久驻在延绥一带,有些马匹根本就派不到战场上去,而且饲养起来耗资太多。陈寿根据防卫的需要,没有采纳减少马匹饲养量的建议,但命令将士们将马带到边塞附近水草茂盛的地方放牧,众人担心会遭到蒙古兵的突袭而不敢前去,陈寿身先士卒,策马先行,众将士随之前往,这样,比起在后方安全地带用草料喂养战马,一年可节省白银数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