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老乡相见 道家禅语(1 / 2)

“哦,你就是负责道家疗养院的陈院长?…疗养院真的能将死人救活,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当陈涛探视后告诉她俩,通过治疗这些孩子有可能治愈、恢复,白老师惊喜地问道。

疗养院的名气实在是大,种种有关它的故事是越传越神,在校园网的帖子里同学们都在议论,这些w传闻是不是真有那么回事。

“哈哈,哈哈,别听信那些谣言,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将死人救活?除非他是神仙还差不多。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不过比其他医院多有一些处置手段而已!”

“陈院长你就别谦虚了,我们早就知道你们疗养院了不起,也看到了山下拥挤的患者家属想求医的情况。嘻嘻,我俩是淮城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爱心聋哑学校缺老师,我们是志愿者,每周到学校为她们上课、做义工,…

这所聋哑学校的张校长是爱心人士,接收的学生全是来自于城里打工,生活困难的家庭,有些同学还是因身患残疾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听说你们疗养院的收费很高,就算能治疗学校也出不起那笔钱!”白秀英同她的同学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色后,将情况坦然相告。

从小身患残疾已是她们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幸,理应得到父母、社会各届的更多关爱与照顾,可一些做父母的因为家境贫穷、没钱上医院治疗,见她们没活下的希望、或将来麻烦一大堆后竟然狠心将她们遗弃,…听完白老师的解释、讲述后,现实生活的残酷,让陈涛也感到很是难过。

“其他做这份志愿工作的同学大多都坚持不下来,又得为今后就业之事四处奔波,只有我俩实在是不忍心丢下这些可怜的同学一直在咬牙坚持。学校接收了四十多位这样的学生,就只有张校长她们两夫妇及两位五、六十岁也身患残疾的老师在照顾,…过几个月我俩毕业工作后这些同学真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实在是放心不下,…”

“你俩的义举真是令我敬佩,三年多时间没有任何报酬,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用爱心来照顾这些同学,周末、寒暑假时都同她们呆在一起!”

听她们讲了学校的大概情况后,陈涛很是感动,在一切都向‘钱’看的当今社会,能有这份执着爱心的人真是难能可贵。

“我们哪有陈院长夸赞得那么好哦,我俩也是受到好心人的资助才有上大学的机会,我们都是在偏僻山沟里长大的穷孩子,爱心接力而已,又没能力做啥大事来帮助别人,…我老家在苍溪的双槐镇,接到入学通知书后高兴之余却在为上学的路费、生活费发愁,家里穷得连一、二百元现钱都拿不出来,没有好心人的资助哪敢来省城上学哦,…”

白秀英讲了她俩如何来学校报到,打工维持基本生活、坚持做志愿者的经历,虽很无奈、苦涩却又充满了自强、乐观态度和对社会的报恩之心。

“哈哈,哈哈,真是巧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是老乡,我家就在河口镇同你们双槐镇只隔着一条徐堰河,记得小时候常常背着山货乘渡船去你们镇赶集,连二分钱的渡船费都靠赊账,…早就听说要修座桥,不晓得修没修好?”越说越近,聊到家乡的趣事话题就多了,既然都是同乡自然也不再拘束,讲起话来也很是投机很是亲热。

“哪修了啥子桥哦,还是那副老样子,我家离镇上有六里多路连条机耕道都没有,下雨天更是糟糕透顶,…这次春节我回去了一趟,同上学前的情况完全一样村里还是那么闭塞、那么穷!”

“看来得抽时间回去一趟,至少要在徐堰河上架一座桥,否则咫尺相望的一条河,除了靠渡船,就得绕行十来里路真不是办法,道路不通家乡的东西运不出来就只得受穷,哪可能发展哦,…”回想起家乡的情形,陈涛若有所思地答道。

“嘻嘻,还是你好,出来后就在庙里做事,吃穿不愁啥事都不用操心,我们毕业后还得为饭碗奔波,想找个留在淮城的单位真的太难了,…”

朱洁接下了话题,讲完后还满是惆怅地叹息了一声。两位女老师从未如此近的距离地同身穿道袍的人讲过话,他英俊、帅气的模样还真是让人浮想联翩。

“哈哈,哈哈,你们真以为在庙里当道士就那么轻松自在、百事不愁?白天做接待工作,晚上还得打坐修行,一晚最多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其实比大多数人辛苦得多,只是外人不清楚而已,…怎样才能联系上张校长?你们的爱心感染了我,我也想为这些同学尽一点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