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0章 人性其实很复杂,交友切忌太单纯(1 / 3)

《世说新语》reference_book_ids":[7155407612274543652,726710888181216364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生活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小人,他们表面上照顾你,关心你,背地里却暗藏心机。如果你被表象所蒙蔽,那么最终受伤的就是你自己。所以,每个闯荡社会的年轻人,都应该给自己留个心眼儿,切忌太单纯。

人心叵测,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平日里那些看上去并无恶意之人,背地里却可能机关算尽,时刻等待着单纯的你落入他早已挖好的陷阱。

有些人贪慕虚荣,喜欢听顺耳之词,于是别有用心之人往往就用谄媚之言换取他人的好感和信任,而一旦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与对方做成了“朋友”,那么他们便会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谋划计算。

唐明皇时期,有两位宰相共辅国政,一位是拘谨正直的李适之,一位是阴险狡诈的李林甫。李适之在朝廷上常常反对李林甫,于是李林甫一直想寻找机会算计陷害李适之。尽管李林甫不喜欢李适之,但在表面上,他还是礼让有加,似乎从来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

一日,两人闲谈中,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出产金矿,谁都知道,如果开工采掘,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富,你何不奏闻圣上?”李适之是老实人,亦认为此事可行,于是奏表于唐明皇。不久,唐明皇召见了李林甫,问道:“适之所奏华山有金矿可采,此事你可知道?”李林甫相答:“微臣近来常为陛下的疾病所担忧,听闻华山金矿的那一方位实为陛下本命,地下隐伏着三老三气,如果采掘,将不利于陛下龙体,臣正以此为忧,故不敢将此事奏闻圣上。”唐明皇听了这话,认为李林甫才是文武百官中对自己最关心的忠义之臣,而对李适之渐渐疏远。后来李适之被罢免,由李林甫一人当政。

李林甫三言两语就拔掉了眼中钉、肉中刺,让自己成为唐明皇的心腹。或许你是为忠臣李适之抱不平,可若不是他轻信李林甫的话,又怎会中计,又怎会落得被罢免的下场呢?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也许这句话在你看来有些狭隘,让人变得谨小慎微,毫无磊落之气,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的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往往会不择手段。例如,平日里看上去并无恶意之人,背地里却可能机关算尽,时刻等待着单纯的你落入他早已挖好的陷阱。

部门新来了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名叫张凯。部门总监王鑫是个非常爱才的人,于是对张凯另眼相看,张凯也对王鑫百般巴结和讨好。时间一长,两人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王鑫什么事都不瞒着张凯,甚至连自己和部门主任之间不和的事情也和盘托出。后来,王鑫渐渐感到那位主任与自己的矛盾日益加深,关系越来越僵,甚至时常当面出语顶撞,两人几乎难以共事。

为了息事宁人,上级只好把两人调开。王鑫被调到新的部门,虽然职位上有所提升,但无实权。王鑫对此次调动虽有不满,但他认为责任在于自己没有处理好同事关系。他在临走时,向上级推荐了自己的好友张凯,希望领导多多照顾和栽培他,果然张凯不久就受到了重用。

王鑫和那个主任的矛盾主要是因工作而起的,由于两人不在同一部门工作,摩擦自然少了许多。日子久了,两人多年的积怨也逐渐消退,并重新沟通起来。在一次交谈中,王鑫意外地发现主任当初对自己的态度突然转变,全是因为张凯在中间传话捣鬼。张凯把自己批评、抱怨主任的话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主任,甚至还加了很多子虚乌有的内容。王鑫如梦初醒,大呼上当,愤怒地去找张凯。谁知张凯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并反咬一口说:“我既没有造谣,也没有诽谤,你自己说过的话难道都不记得了吗?还是你不敢承认呢?”

口蜜腹剑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假装真诚、假装亲密、假装朋友。就像故事里的张凯就以亲密朋友的身份在王鑫背后深深地捅了一刀。若不是王鑫偶然发现真相,他仍会与张凯称兄道弟。

人心叵测,总是让人防不胜防。无论对方与你关系如何,无论你们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别人对你说的话、为你做的事,你都应该用自己的大脑仔细斟酌一下,判断它的真实性,思考它背后真实的意图,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假真诚所蒙骗。如果发现他人是别有用心的欺骗,那你也无需与他论争,更不必怒目相向。有的人天生就是演员,一定会用无辜的表情作为回答。

总之,你要多点儿防人之心,擦亮自己的双眼,理性判断,不要轻信于人,从而避免被小人所算计。

相同的人生经历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这种情感的“共鸣”来实现自己的一己私欲。

白居易被贬江州,久居偏远地区缺少知音的他心情郁闷至极,一次偶遇被商人抛弃的琵琶女,他在得知对方跟自己有着同样凄惨的遭遇后,心生共鸣,用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将两个陌生人的心紧紧地拉近。其实,同病相怜并非只存在于古代,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那些曾经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往往也更容易互相靠近,更容易成为朋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一旦拥有过同样的体验或秘密,彼此的关系就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和信赖度也会大幅度地提升,并且双方所共有的体验越是相近,越能让彼此拥有同伴感觉。比如“战友”一词对于某个时代或某个特定环境的人而言,就饱含了一种许多人难以体会的特殊感情。有时只要说一句“我也是从××部队退伍的”,就可以让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备感亲切和信任,因为它总是能勾起曾经在战场上或某次抢险中战友们同在生死线上浴血奋战的记忆。又比如许多人对“同学”一词也深有感触。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同学间的情谊往往是最真诚、最纯洁的。在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后,如果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得知彼此是校友、学友,那么便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仿佛昔日美好的校园生活正在重现,昔日的浪漫和纯真也伴随而来。不难看出,人们在下意识里,总会不知不觉地由于怀念过去而认同眼前的人。

然而,相同的人生经历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人们这种情感的“共鸣”来实现自己的一己私欲。如此看来,在生活中似乎更要提防那些用相同经历来主动与你套近乎的人。

王铭曾参过军,退伍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王铭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了公司里的业务骨干。后来他辞掉了工作,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王铭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军队中那种奋勇拼搏的精神在商场上大展拳脚,没过几年就拥有了几百万元的固定资产。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了。2006年,王铭的一个老客户要融资租赁,请求王铭提供担保。王铭在商场打拼多年,深知做事必须严谨,因此尽管是老客户,他还是按照惯例审查该客户与租赁公司的合同以及该客户的运营状况。审查过后,王铭认为此事风险过大,准备婉言回绝对方。可还没等给对方回信,对方突然派了一名业务主管前来商讨此事。

初次见面,两个人互相介绍,王铭得知该人姓胡,胡某忽然说:“我觉得你的名字很耳熟,你是不是在××部队待过?”王铭说了自己曾在某部队当兵。胡某高兴地叫起来:“哎呀,你是一班的,我是二班的,我说怎么觉得你眼熟呢!”话题一发不可收拾,两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部队。王铭回忆起胡某还是一次抢险活动的先遣队员,英勇无比。两人越谈越投机,俨然恢复了当战士时的豪爽。中午王铭宴请胡某,两人边吃边聊。

后来渐渐谈起了关于担保的事情,胡某向王铭解释了那些有疑问的地方,然后拍着胸脯向王铭保证:“我们公司的信誉绝对没问题,资金只是暂时周转不过来,绝对不会连累你的。”王铭正处在兴奋之中,对胡某的话深信不疑,加之喝了点儿酒,迷迷糊糊地就在担保合同上签了字。

其实,胡某所在公司早已资不抵债,签订这个合同就是为了骗王铭的钱。等王铭反应过来时,他发现胡某所在公司的财产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追偿。此时的王铭悔恨不已,一个“战友”毁了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

“战友”本是伟大而崇高的字眼儿,尤其是经过同一部队洗礼的战友之情更非同一般。可是,胡某竟利用这种战友之情,为王铭下了套,毁掉了他长久以来的努力与付出。反观王铭,若不是他轻信于人,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从王铭的教训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即使是一同经历过某些事情的人,也未必值得完全信赖。

如果你单纯地认为朋友永远都是朋友,那么你注定会吃亏。一般来说,人们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朋友,而在有利益可取的时候,就很少有“朋友”会真正牺牲自己,去为你两肋插刀了。所以,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里很容易产生比较纯洁的关系,而一旦这种条件消失,那种友谊的真挚性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前,决不能掏出你的心。”经历是财富,不同时段的经历造就不同的财富。即便是走过相同的路,也只能算是共同拥有一种财富而已,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财富完全相同。无论你眼前的人曾经与你有过多少共同经历,你都要留个心眼儿,毕竟那些共同的过去无法代表现在,也无法代表他的真诚。记住,走过同样的路,未必就是同路人,冷静客观地面对,不要被“共鸣”所利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从一定意义上说,世上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对你好,每个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