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天才的悲剧(1 / 2)

诗人阿赫玛托娃就是苦难的化身,翻译家高莽称她为“苦难的十字架”;她的命运,她的心灵,她的诗歌全都充满苦难,这是源自她忧郁又不羁的天性,还是时代性的悲剧?反正我们很少见到个人的不幸与政治的遭际双重地压在一个女人——天才的女诗人的身上。

她三次婚姻三次离婚。第一任丈夫是白银时代重要的诗人古米廖夫,他们在一起八年(1910—1918),由于性格冲突以及古米廖夫另有新欢而分开;第二任丈夫是东方学者希列伊科,他们在一起也是八年(1918—1926),因对方性情暴躁多疑而决裂;第三任丈夫蒲宁是一位艺术批评家,他们共同生活的较长(1926—1938),但最终还是由于意见相左而分手。阿赫玛托娃个性强,不会顺从任何人,如果仅仅由于性格相悖而分开倒不奇怪,最不可思议的是她三任丈夫都是她诗歌的反对者。诗人古米廖夫不认为她有诗人的天资;希列伊科嫉妒她写诗,不准她在朋友面前朗诵诗,还拿她的诗稿烧火;蒲宁也是时时贬低她的诗,在她谈论诗歌时打断她的话,故意伤害她;因使她在与蒲宁十二年的生活中诗作甚少。还有比践踏和伤害诗人高贵的精神自尊更可怕的吗?她几次婚姻为什么始终陷在这种怪圈里?这个纯私人的问题有点宿命的成分。

同时,她又是那个时代的受难者。诗人古米廖夫在肃反时被枪决,据说高尔基曾努力营救他,但没能成功。她儿子列夫由于思想“异端”,一次次被捕。她的诗作是官方不喜欢的。1925年中央政府正式决定禁止出版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这等于自己的精神生命遭到枪决。更严厉的打击是“二战”刚结束的1946年,联共(布)中央发布对阿赫玛托娃和左琴科进行全国声讨,公开辱骂她“半修女半淫妇”“没有思想性”和“颓废”,将她开除作家协会,直到1952年才平反。

我安然冷漠地用双手

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免得让那些可恶的声音

将我忧伤的心灵玷污。

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她的真实处境与感受吗?

我读了许多她的作品和关于她的书。这一次访俄,特意要到她当年生活的空间里看看,感受一下。我知道圣彼得堡有她的墓地和一处故居。我的时间少日程紧,只能选择一处,我选择她的故居,这里是她与第三任丈夫蒲宁生活的地方,也是她被官方禁止发表诗作那一段人生最苦闷的时期。

今天晴天,不知为什么,一走进离涅瓦大街不远的里捷依内街,就觉得天暗下来,地上到处是黄色半枯的落叶。

阿赫玛托娃就住在一幢名叫“喷泉屋”的公寓楼,楼前是一个乱木横斜的“花园”,公寓太老了,已经很破旧,一如诗人当年住在这里的样子,而且现在里边还住着人,所以博物馆没有大字招牌,只有一小块的带着诗人头像的石碑嵌在墙上。她的故居在三楼,偶尔来的访者就像昔时的串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