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3章 市语喧腾滚曲尘(1 / 3)

有地产嘉禾记载的樟树,自然有清江名酒。更何况,那些筑卫城人、吴城人早就用上了陶鬹、铜斝!

真个是“流泉处处入农轻”,水把大地养成了沃野。

有一首诗,应该是古人献给樟树之水的赞歌。它朗朗上口,又娓娓道来;它清丽如画,又婉转如曲。它是宋宝祐元年状元姚勉的《清江曲》——

夹岸桃花燕子飞,一江春雨鳜鱼肥。丝纶百尺烟波阔,深夜鸣榔载月归。扁舟一叶横沙嘴,得鱼烂醉春风里。绿阳深处酒醒时,江湖半落天如水。万顷沧江五月凉,一川锦绣藕花香。绿蓑青笠鸣疏雨,老树残烟带夕阳。野船烟火夜明灭,一笛风清楚江阔。无鱼无酒且归来,蓬里萧疏卧明月。江南江北老天涯,萧萧两岸梧桐叶。漠漠平川芦荻花,万里西风双发华。柔橹声中山水绿,一萍买断黄金屋。沙边鸥鸟莫相猜,是非不到清江曲。荷苇折枯人未归,寒波霜落燕初飞。人间节物时时换,又折梅花下钓矶。青山四面清歌发,几点沙鸥起天末。一任长年醉则休,醒时独钓寒江雪。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里面有一江春雨,一叶扁舟,一川锦绣,一笛风清,于是,便有了“一萍买断黄金屋”的慷慨、“一任长年醉则休”的潇洒。它铺展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山水长卷,而劳作在天地之间的人,是这幅长卷中的主体形象。他们是绿蓑青笠,他们是载月扁舟;他们是野船烟火,他们是老树残烟。他们可以烂醉春风里,也可以酒醒绿阳深处。至于那“一任长年醉则休”的,恐怕只有诗人自己了。在古老的遥远,有好些诗人都在酒里一醉长年。

比如,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陶渊明的理想注定如梦幻一般破灭。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然终其一生,所做的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之类的芝麻官而已,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降志辱身同官场人物虚与委蛇。他为彭泽县令时,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天就解印挂职而归隐田园,过着亲自劳动、躬耕自给的乡居生活。当然,那也是饮酒赋诗、怡然自乐的生活。陶渊明好酒,有一例为证。他在做彭泽县令时,打算将县里拨给的公田全部种上可用来酿酒的糯稻,他说:“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经妻子再三请求种晚稻,这才用一顷五十亩种糯稻,用五十亩种晚稻。辞官归隐之后,他其实索性归隐到了酒里。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如逢丰收,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他的老朋友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他“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他“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得酒莫苟辞”,他“绿酒开芳颜”。酒成了他的人生一知己,“酒云能消忧”,“酒能去百虑”。尽管他无日不饮,仍觉得没有饮够,贫病交加的诗人在自挽诗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深深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尤其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煞是令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酒成了陶渊明赋诗的重要题材,酒仙陶渊明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在现存的一百六十多首陶诗中,提到酒的将近五十首,其中不乏专门写酒的诗,仅《饮酒》诗便有二十首,另有《述酒》《止酒》诗各一首。《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志趣、守志不阿的节操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正如王国维所言,“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甚至,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也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便在诗中坦言:“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把陶渊明视为知己,称:“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他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欧阳修则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说到陶渊明,我不由地想起玄学盛行的魏晋,想起嗜酒成癖的玄学名士。“竹林七贤”便是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魏末晋初,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那时的名士,不必须奇才,能痛饮酒、熟读《离骚》者,即可称名士。竹林七贤皆有酒名。比如,阮籍年轻时在政治上曾抱有济世之志,然而,他面对的政局十分险恶,只好称病辞官,归隐故里,并且天天喝酒,每喝必醉。不久,朝政果然被司马懿独专。司马氏的心腹屡次试探阮籍对时局的看法,阮籍都借酒装醉,躲过灾祸。当司马昭提出要与阮籍家联姻时,聪明的阮籍干脆借酒大醉六十天,放浪佯狂,使联姻之事无法进行;山涛生活俭约,饮酒,却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与其他人的狂饮至于大醉不同;刘伶更是一个酒鬼。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有文字称“刘伶澹默少言,不妄交游。惟与阮籍、嵇康友善。性嗜酒,纵情肆志。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插而随之,说:死便埋我。曾著《酒德颂》一篇,主张‘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他对“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的生活方式心向往之。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还有个叫阮咸的,被晋武帝认为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他与阮籍一样放达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为世所讥。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友知交弦歌酣饮。有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于是,其“与豕同饮”传为笑话。由上述名士的醉态可见,置身于动荡的社会,他们其实是一群智者,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到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醉态是掩护自己的伪装色,是逃逸现实的通行证,醉态也是走向自然、高蹈山林的精神旗帜。

我想起魏晋南北朝的这批醉汉,是因为通过他们的醉生梦死,可以发现那时的人已经掌握了较高的酿酒技术,那时的酒已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并且,人们在不断发展和发掘酒的作用,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如此等等。

酿酒需要粮食。那时的江西境内已广泛种植水稻、麦、粟、菽、桑、麻等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至于水稻,江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而且,赣鄱地区是亚洲和世界稻作农业一个重要发祥地。关于稻作起源,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1993与1995年,其源起有了新发现。中美农业考古队对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两次合作发掘,在距今一万两千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栽培稻植硅石。经植物学家研究,这种水稻兼具籼、粳稻特征,是一种由野生稻向人工培植稻演化的古栽培稻类型,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而在汉代,南方稻田生产中已普遍采用铁农具和推广牛耕,一整套农机具如犁铧、耒、锸、铲、锄、镰等铁农具和杵臼、碓、风车、磨等脱粒加工木石农具,已能适应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要求。至迟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已基本摆脱“火耕水耨”的落后状态,开始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江西地区也不例外。西晋时,豫章郡的水稻生产已远近闻名。史载,太康年间,“有嘉禾生于豫章”。晋怀帝即位后,甚至把年号都改名为永嘉。经东吴、东晋近两百年的开发经营,江西农业快速发展,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不仅稻米质量好,而且产量高,粮储丰富。豫章郡的大量土地被辟为良田,水稻广为种植,以味道精美而享誉四面八方,家家都储藏了粮食,人们不愁吃喝;丰年则向商人和游客提供粮食,即使荒年也不必告求于人去购买。豫章郡江之西岸多良田,极肥沃的土地竟能亩产稻谷二十斛,大约相当如今四石多,在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算是高产纪录了;且生产出的稻米放在容器中,竟如白玉一般闪闪发光,其质量之高可想而知。隋唐的筠州辖如今包括樟树在内的诸县(市),其所产稻米在南朝时已极佳,“州内有米山”,“生禾香茂,为米精美”。

想来,归田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陶渊明,“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其种植的自然少不了糯稻。他还要靠收获的糯谷,自家来酿造美酒呢,他说:“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这种糯米酒,江西民间一般都会酿造,其方法是先将糯谷舂成白米,洗净后煮成饭,再加上酒曲,然后放在瓮中让其自然发酵,并掌握一定的温度。待酒熟后还要进行过滤,将酒糟滤去才能饮用。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酿出香醇的美酒,却需一定的技术。

粮食的充裕为酿酒业提供了大量原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发达,仅《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十几种酿酒的方法。据有关专家研究,那些方法都极为先进。南北朝时有个善酿酒之人,叫刘白堕,其酿制之酒用口小腹大的瓦罐装盛,放在烈日下暴晒,十天以后,罐中的酒味不变,“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北魏京师洛阳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此酒也名“骑驴酒”;永熙年间,有一位叫毛鸿宾的携带这种酒上路,遇到盗贼,盗贼喝了这种酒,立即醉倒,后被擒拿归案,此酒又被称作“擒奸酒”,当时游侠以口碑为之作了活广告,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酿酒是粮食业重要的转化形式,酿酒消耗粮食巨大,而江西粮食丰裕,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此时,樟树邻近的宜春县生产“宜春酎”,颇为有名。该县西四里有宜春水,水质甘美,是酿酒的上等水源,加之当地生产的优质稻米,故能酿出好酒。《晋书?地道记》云:“宜春美酒,隋岁举上贡,刺史亲付计吏。”由于宜春酎是著名的美酒,到了隋代,已成为贡酒。其实,在同样有地产嘉禾记载的樟树,也是处处好酒。更何况,那些筑卫城人、吴城人早就用上了陶鬹、铜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