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0章 第五张底牌:“容”一点——做人要有肚量,得饶人处且饶人(2)(1 / 3)

几天后,朱鲔让人把自己捆起来,一个人到汉军营中投降。刘秀不但没有任何责罚之意,而且还亲自给他解开了绳索,并且封他为平狄将军。天下统一后,刘秀也没有像有的帝王那样战时笼络人心,秋后再算账,而是继续相信朱鲔,任命他为少府,传封累代。

刘秀对待朱鲔的态度起了明显的积极效果,很多敌对者见刘秀对于杀兄仇人尚且能委以重用,就更没有忧虑了,纷纷前来投靠。

刘秀是一个顾全大局不记小怨的人。对兵败求降的人,刘秀从不用诈。当他攻打王郎的时候,王郎不支,派大将杜威请降,杜威提出投降的条件,请刘秀封王郎为万户侯。刘秀说:“顾得全身可矣。”当刘恭替刘盆子乞降的时候,问怎样对待刘盆子,刘秀说:“待以不死耳。”明明白白,毫无欺饰,如此深得人们的称赞。

刘秀这种正大光明的做法,王夫之非常称赞,他说刘秀以大义为重,不行权术,比唐高祖李渊诈许李密投降而后逼其复反而杀之,要高明得多。

靠“君子之量”赢得人心

古代成大事者无论是治国还是平定天下,都是讲究以德为本,施仁义于天下,不急功近利,不求之于诡诈,体现出一种大丈夫的气质。他们首先在君臣之间讲究仁义,推心置腹,结以恩泽。对人民则讲究恩德,以民为重,取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这是成大事男人道德修养的必备素质。

《东周列国志》所描述的脍炙人口的“绝缨会”,就是说明楚庄王的将帅气度,非同凡响。故事讲的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平定反叛之后,设宴招待群臣,名日“太平宴”。当时楚国文武百官俱来赴席,喝到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掌灯继续欢饮。当大家带几分酒意时,庄王叫出许姬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吹灭了堂烛。席上一人见许姬美貌,趁灯灭之际,暗中扯她的衣裙,拉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她左手绝裙,右手顺势将那人帽缨揪了下来。许姬取缨在手,趋步走到庄王跟前,附耳奏说:“我奉大王命敬百官酒,其中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我袖。我已揽其缨在手,大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哪个小子干的!”庄王听罢,急命掌灯者,“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统统绝缨摘帽,喝个痛快。”当文武官员皆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烛掌灯,于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便被遮掩过去。

散席之后,许姬不解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崇。有人竟敢当您面调戏我,就是对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小子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着说:“这你妇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几分醉意。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奇。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了你的贞节却冷了大家的场。让群臣不欢而散,那可不是我举办这个宴会的目的。”许姬听了庄王的分析,十分佩服。从此,后人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会”。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辱。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谁要是犯了这方面的罪过,在劫是断难逃脱的。楚庄王能原谅属下的不轨,还想设法替他打掩护,确实有胸怀和肚量。

楚庄王作为一国之主,同这位传说中的宰相一样,他之所以“绝缨”,主要是基于策略上的考虑。权衡利弊,顾全自己和宠姬的脸面同巩固政权、建立霸业比起来,前者事小,后者才大。因妇人之见而失去群臣的拥戴之心,那是得不偿失的。

楚庄王这一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来,楚师伐郑,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唐狡力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嘉奖襄老,襄老说,这是副将唐狡的功劳。庄王要厚赏唐狡,唐狡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还敢讨赏呢!‘绝缨会’上牵美人的罪犯就是我!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今日才舍命相报。”楚庄王感叹:“如果当时明烛治他的罪,今天怎么会有人效死杀敌!”

历史上,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雄略之主,一般都具有超人的战略远见和博大胸怀。例如,春秋时期的首霸齐桓公,刚即位时不计管仲一箭之仇,毅然接受鲍叔牙的推荐,任命管仲为相;唐太宗李世民在夺得政权以后,不计前怨,重用以前的政敌魏征,把他提拔为宰相,视为明镜。可以推断,管仲权倾朝野,对齐桓公岂能不殚精竭虑,肝脑涂地?魏征得遇明主,岂能不尽心尽职,为“贞观之治”贡献聪明才智?同样,楚庄王能顺利平定内乱,复取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他的宽宏大量、善于笼络部属不无关系。

当然,对所谓的胸怀肚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不论是哪个人,谁能做到襟怀豁达,待人宽厚,谁就能较容易地获得人和之利,把各方面的人团结在一起。《水浒传》里的宋江,只不过是位文才武略平平的县衙小吏,然而在他周围却聚集了那么多奇才异士,干出了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主要原因也是他的“君子之量”赢得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