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十四章(1 / 2)

闻天双眼紧盯着桌上的那块玉佩,不禁有些迷惑了。首先,现在已经可以肯定的是,这块并不是失踪的那一块玉佩。而从玉佩的造型、用料、图案等方面来看,这虽然不是失踪的那一块玉佩,但可以肯定的说这和失踪的那一块一定是同时制作完成的,并与失踪的那块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王洪明究竟是从哪儿得到这块玉佩的呢?”想到这,闻天不由得把玉佩放在了手上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同失踪的那块一样,这也是块质地非常好的玉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玉质纯白,它实在是太白了,在它身上非但找不到一丝的杂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并不是那种纯洁的白,而是让人感觉它白得有些妖艳;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感觉,只是人如果长时间的盯着它看,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的感觉,仿佛它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千金小姐,所以不喜欢人们盯着它看。

玉佩的形状也非常的特别,并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圆型、方形或是什么有规则的图形;而是呈一种极不规则的样式,它头部微尖,两边呈不规则火焰形状,一层层地叠起。

玉佩周边雕刻着一种奇怪的花纹,至少在中原地带出土的玉器中没有发现过类似的花纹。玉佩中间雕刻着一艘小船,一个人正在船上掌着舵,这个人的面目带有典型的西亚人的特征,卷发高鼻梁。

一望可知这是一块带有典型西域风格的玉佩。而事实上,根据闻天与相关学者的研究,这次在新疆吐鲁番附近,胜金口千佛洞旁发掘的古墓,也就是这次展览中的37号展品,其墓主的身份已经确定为唐代西域回鹘高昌时期的贵族。而据闻天考证,墓主人下葬时所配带的那块玉佩的制作时间可能还要远远早于墓主人所处的那个时期,应该大概在公元3世纪左右。

胜金口千佛洞为回鹘高昌时期系列佛教建筑之一,当时建筑规模可与火焰山另一峡谷中的吐峪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相媲美。 主要开凿于公元九世纪以后的鹘高昌时期,下限可能到十三世纪。建筑方面的显著特点是常用土坯砌筑前室或依托山崖完全用土坯垒筑,形制有中心柱式塔庙窟及具有回鹘佛教艺术特色的回廊式佛殿窟,壁画题材有各式佛、弟子、菩萨、天王及极具民族特色的回鹘供养人像,大幅壁画常见有法华经变、净土经变及因缘佛传图等,壁画以线描为主,常用墨色勾勒轮廓,面部及肢体施以晕染,色调以红、黄等暖色为主,整体画面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 在其东南约40余公里处的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便是闻名中外的高昌古城。回鹘人曾在蒙古大漠建立过强大的汗国,还曾靠善战的铁骑帮助过唐朝平叛乱,威震漠北。但后来由于天灾人祸,国势日衰,各回鹘首领纷纷率部离散,其中的一支便迁往了高昌,并在那里建立了王国。他们摒弃了游牧的生活方式,开始开垦绿洲。在宗教上,他们先是把从波斯传来的摩尼教奉为国教,后来又改信了佛教。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它的石窟壁画,题材丰富,既有佛教题材,也有一些摩尼教以及其它宗教的题材。但是,1905年斯坦因、以及“德国吐鲁番探险队”勒柯克等对胜金口的盗挖,给这里的文物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1905年3月,勒柯克随考察队来到吐鲁番盆地,用他卑劣的狐尾锯对胜金口、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千佛洞的壁画、佛像进行了疯狂的切割、盗挖。他要把吐鲁番的文物宝藏全部带走,理由是“当地农民的无知、伊斯兰教徒的愚昧和地震的破坏”,攫取了胜金口千佛洞10余座寺院和2个藏经洞中保留的唐以来形成的佛教等壁画、雕塑、写本等,这些遗物反映了婆罗米、回鹘、梵等文化艺术,而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来自波斯、曾流行于吐鲁番盆地的摩尼教壁画,价值不菲。勒柯克的卑劣挖掘,就连同样卑劣的斯坦因都看不过去,说“德国(探险队)曾以独特的方式挖掘过(吐鲁番的遗址),并且所有地方都挖掘得很彻底……大寺院、庙宇都是用学术盗宝者的方式挖掘,简直没有使用任何考古学周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