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1(1 / 3)

第七卷草部1

[李时珍说天造地化而生草木,刚与柔相交而成根蔓,柔刚相交而成枝干。叶和萼属阳,花和果属阴。草中有木,木中有草,草木又有五形、五气、五色、五味、五性、五用。

甘草

【释名】也称蜜甘、蜜草、美草、灵通、国老。[弘景说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常用,犹如香中之沉香。国老即帝师,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其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之故。[权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集解】[别录说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晒干,十甘草日成。[弘景说今出于蜀汉中,都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起来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亦有似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时珍说今人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

【修治】[敩说须去头尾尖。每用切长三寸,擘作六七片,盛入瓷器,用酒浸蒸,从巳时至午时,取出晒干锉细用。一法:每斤用酥七两涂炙,酥尽为度。又法:先炮,使其内外赤黄。[时珍说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不能酥炙、酒蒸。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敷金疮,久服轻身延年。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解小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梢〔主治〕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

头〔主治〕生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之血,消肿导毒。主痈肿,宜入吐药。

【发明】[震亨说甘草味甘,大缓诸火,黄中通理,为厚德载物之君子。[时珍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包容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劳;普治百邪,得王道之造化。辅君力而不告于人,敛神功而不归于己,可谓药中良相。然而,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药性与之相反。这就是迂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常被小人嫉妒之意吗?[颂说孙思邈《千金方》说,甘草解百药毒。如中乌头、巴豆之毒,甘草入腹即能见效,验如反掌。大豆汁解百药毒,多次试之无效,加入甘草为甘豆汤,则效果奇特。

【附方】1.伤寒咽痛(少阴证)。用甘草二两,蜜水炙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炙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4.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炙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膈丸”。5.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6.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7.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炙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8.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9.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10.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炙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11.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炙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12.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3.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14.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炙,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15.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炙,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16.初起乳痈。用炙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17.痘疮。用炙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18.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炙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19.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20.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21.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

黄芪【释名】也称黄耆、戴糁、戴椹、芰草、百本、王孙。[时珍说耆,长。黄芪色黄,为百药之长,故名。

【集解】[颂说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生长。根长二三尺。独茎或成丛生长,枝干距离地面二三寸。其叶像羊齿的形状,又似蒺藜的苗。七月中旬开黄紫色的花。它的果实叫作荚子,黄芪长一寸左右。八月中旬采挖它的根,其皮柔韧折之如绵,叫作绵黄耆。它有几种,有白水耆、赤水耆、木耆,功用都差不多,木耆短且纹理横生。现在的人多用苜蓿根来充当黄耆,折皮也似绵,颇能乱真,但苜蓿根坚硬松脆,黄耆很柔韧,皮呈微黄褐色,肉为白色。[时珍说黄耆叶似槐叶但稍微要尖小些,又似蒺藜叶但略微要宽大些,为青白色。开黄紫色的花,大小如槐花。结小尖角,长约一寸。根长二三尺,以紧实如箭杆的为好。嫩苗也可以食用。收取它的子,在十月下种,如种菜法也可以。

【气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痈疽、烂疮,排脓止痛,麻风病,内外及混合痔、瘘管,补虚,小儿百病。治妇人子宫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男人虚损,五劳瘦弱,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腹内积块、淋巴结核、大脖子,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湿热痢,产前后一切病,月经不调,痰咳,头痛,热毒赤目,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

【发明】[宗

说防风、黄耆,世间多相须而用。唐许胤宗初做官,任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受了风邪,不能说话,脉沉且饮食不进。胤宗说:“既然不能服药,就只适宜用汤气蒸熏,药入皮肤的纹理,一周便可治愈。”于是就熬了几斛黄耆、防风汤,放在床下,气如烟雾,当晚柳太后便可以说话了。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的辅佐,它的功效就愈大,这是相畏相使的缘故。人的口与地相通,鼻与天相通。口用来养阴,鼻用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受有形且兼受无形。柳太后生了病不能说话,若服用有形之汤,功效缓慢作用很小,现在用药熬汤,汤气满室,那么口鼻都吸收了药效。如果不是聪明的人知晓这个道理,柳太后便不可能回生。

【附方】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两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炙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川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升。分次服下。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人参

【释名】也叫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时珍说人参生长时间长了,根会逐渐长成人形,有神,故称为神草。

【集解】[别录说又叫神草、地精。生长在上党的山谷和辽东等地。在二月、四月、八月上旬挖采它的根,用竹刀刮去泥土,然后晒干,不能见风。根像人形的有神性。[弘景说上党在冀州的西南部,现在出产的人参,细长色黄,形状如防风,大多润实而甘美。人参的茎直长,其上四五片叶子相对而生,开紫色的花。高丽人作“人参赞”: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椴,音“断”。椴树的形状像梧桐,很大。在树荫覆盖处,人参生长较多。[恭说高丽、百济、潞州太行、紫团山都出产。[保升说现在沁州、辽州、泽人参州、箕州、平州、易州、檀州、幽州、妫州、并州,都出产人参。大概是因为它们的山脉与太行山绵亘相接的缘故吧。[珣说新罗国虽也常年进贡,但都不及上党的人参。[颂说春天长苗,多生长在深山背阴,靠近椴树漆树下湿润的地方。初生时较小,大约三四寸长,一桠五叶;四五年后,长成两桠五叶,没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时间更长的便生四桠,每桠各五叶。三月、四月,开的花细小如粟米,花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籽,有的有七八枚,形状像大豆;生青,成熟以后自然脱落。根像人形的有神性。相传要想识别上党参的真假,只要两个人一起跑步,一人口含人参,一人空口,路过三五里后,其中那个不含人参的人必会大喘气,含了人参的人如果呼吸自如,就证明是真正的上党参。[宗说上党参,根颇纤长。根下垂,有的达一尺多长。根有十个分岔的,其价值与白银相等,比较难得。当地人得到一棵,就地把它放在板上,用新彩绒装饰它。

[时珍说上党就是现在的潞州。当地人认为人参会给地方造成危害,就不再去挖取。现在所用的,都是辽参。高丽、百济、新罗三国,现在都归属于朝鲜了。但是人参仍然被运到中国来上市。也可收采种子,在十月下种,如种菜的方法。秋冬挖的人参坚实,春夏挖的便虚软,这并不是说长出的人参有虚实之分。辽参中连皮的黄润,颜色如防风;去皮的坚白如粉。假人参都是用沙参、桔梗的根来伪造的。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桔梗体实有心而味苦。人参也像这样,但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叫金井玉阑。其像人形的,叫孩儿参,假赝尤其多。宋苏颂在《图经》中所绘的潞州参,三桠五叶,是真人参。滁州参,是沙参的苗叶,沁州、兖州的人参,都是荠

的苗叶。误用它,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导致乖戾,不可不察。

【气味】味甘,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腹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哕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痰,治肺痿、痫疾,体虚,梦多而杂乱。止烦躁,变酸水。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治肺脾元气不足,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疟疾,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漓,劳倦内伤,中风中暑,吐血咳血下血,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发明】[言闻说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气主生物,本在天;味主成物,本在地。气味生成,是阴阳的造化。凉,是秋高清肃之气,属天之阴气,其性降;温,乃阳春生发之气,属天之阳气,其性升。味甘的,是湿土化成之味,属地之阳,其性浮;味微苦的,是火土相生之味,属地之阴,其性沉。人参的气和味都薄。气薄的,生用下降熟用上升;味薄的,生用上升熟用下降。例如土壤火旺的病,就适宜用有凉薄之气的生人参,来泻火补土,这是纯用它的气。脾虚肺怯的病,则适宜用有甘温之味的熟参,以补土生金,这是纯用它的味。李杲对肝火、肾火伤脾,身热而烦,气高而喘,头痛而渴,脉洪而大的人,用黄檗加人参来治。孙真人治疗因受暑热而伤了元气,导致大量出汗,手足冰凉而无力的病人,用生脉散来泻火热救治肺肾之阴。用人参的味甘气寒为君药,来泻火补元气;用麦门冬的苦甘气寒为臣药,来清肺而滋肾;再配以五味子的酸温为佐药,可生肾津而收耗气这些都是补天元真气的方法,不是补热火的。白飞霞说,把人参炼成膏服用,就可以回元气于虚无之境。凡是病后气虚和气虚咳嗽的,都适宜服用。体内有火的,可以和天门冬膏一起服用。

【附方】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切细,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此方名“人参膏”。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3.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4.开胃化痰。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三次。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5.胃寒气满,饥不能食。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腹服下。6.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两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7.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煮粟米粥吃。8.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水两碗,煎成一碗,温服。10.喘急欲绝。用人参末煎汤,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11.产后发喘。用人参末一两;另有苏木二两,加水两碗,煎成一碗后,调参末内服。有特效。12.产后诸虚、发热、自汗。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13.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参、麻子仁、枳壳(麦麸炒过),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14.横生倒产。用人参末、乳香末各一钱,丹砂五分,共研细,加鸡蛋白一个,生姜汁三匙,搅匀后冷服。有特效。

15.治闻雷即昏。小孩闻雷即昏倒不知人事,这是气怯造成的。服人参、当归、麦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为膏,服完一斤,自此以后听到雷声仍神态自若。16.离魂异疾。睡觉时,自觉身外有身,与自身一样无别,但不说话。甚属怪诞。人睡觉时魂归于肝,本证由于肝虚邪气侵入,造成魂不归舍的原因,故病名叫离魂。用人参、龙齿各一钱,赤茯苓八分,水一盏,煎至半盏水时,撒上朱砂末一钱,每晚睡时服。十服后,真身气爽,假身即去。17.怔忡自汗,心气不足。用人参、当归各半两,和阉猪腰子一对(切片)同煎,空腹服。药渣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18.肺虚久咳。用人参二两、鹿角胶(炙过)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薄荷豉汤(加葱)送下。19.喘嗽咳血,脉弱无力。用人参末三钱,鸡蛋白调匀,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卧。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两服有效。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效果更佳。20.咳嗽吐血。用人参、黄芪、面粉各一两,百合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茅根汤送下。又方:人参、乳香、丹砂,等分为末,加乌梅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天服一丸,开水送下。21.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参五钱(焙)、侧柏叶(先蒸后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以水调成稀糊吃下。22.鼻血不止。用人参、嫩柳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23.阴虚尿血。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炙),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炙,炙过再炙,已用尽二两蜂蜜为止。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