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0章 轩然大波!(1 / 2)

这段时间里,大明的朝堂相对平静,要说大事就是胡惟庸当上了宰相。

因为杨宪的伏诛,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着。

而李善长身体又不好,长期告病,中书省如此重要的枢纽,一时之间竟然陷入无长官的状态。

洪武朝武将充沛,但文官却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这个时期,好多文官都是蒙元旧朝的官员。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将之前在陕西干得不错的汪广洋招了回来,暂时顶替李善长的位置,另外一个人选,朱元璋看上的是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

自从杨宪伏诛后,胡惟庸一直表现得不错,

不过,在提拔胡惟庸为中书左丞之前,朱元璋还是特意询问了刘基的意见。

刘基回道: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让胡惟庸担任宰相,他可能会造成混乱。

朱元璋说,那你来当怎么样。

不过刘基再一次拒绝了,道: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最终,朱元璋还是提拔了胡惟庸……

……

相对于朝堂的平静,整个应天府的棉布市场却是正在经历一场惊涛骇浪。

自宋元以来,棉花的种植,已经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元代初年设立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地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更是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绵)之首。

棉花在中国堪称纺织原料中的后起之秀。

相较于其他原材料,棉花展现了它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

《农书》中有说:“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

到了大明朝,手工棉纺织业已经十分兴盛,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为主,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然而这原本平静的手工棉纺织市场,却因为一间叫做炎黄的工厂,掀起了轩然大波。

应天府城北,一间叫做炎黄的工厂悄然出现。

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棉布,不仅布幅可以做到比之前的大,而且质量一点也不差,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半。

一夜之间,整个应天府都在都在抢购炎黄工厂生产的棉布。

百姓们蜂拥而至,在炎黄工厂前排起了长龙,刚刚产出来的棉布便直接销售一空,压根就不需要经过第三方销售。

甚至人们三更半夜就开始排起队。

人们愿意等炎黄工厂的棉布,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其他棉布。

一时间,其他商行,手工作坊的棉布完全滞销……

……

胡惟庸府上。

“胡大人,城北的事,您都听说了吗?”

中书省御史涂节对胡惟庸说道。

“嗯。”

胡惟庸点了点头。

人尽皆知的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涂节继续道:“因为城北那个炎黄工厂,现在整个应天府,除了他们家之外的棉布,全部都滞销了,贾老板他们的商行也一样。”

“昨晚顺泰商行的贾老板来找我了,说是之前从手工作坊那里收购来的上万匹棉布,原本是想囤货居奇,在入冬后赚一笔的,但是现在全堆在仓库里,照这样下去,恐怕要全部烂掉了,他让我帮忙求您,无论如何都想办法救救他,日后必有重谢!”

“知道了。”

胡惟庸没有太多感情波动的回了一声。

涂节眼珠子转了转,压低声音道:“贾老板说,那批布……贵公子也有参与其中。”

“哼!”

胡惟庸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