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章 飞龙在天(1 / 1)

蒋司令在上海追求他的“真爱”,孙先生在广东追求他的梦想。

然而,梦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显然不如“真爱”靠谱。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由陈炯明担任军政府陆军部长。

理论上,陆军部长应该听大总统的话,但那也只是理论上。兵不是你招的,钱不是你发的,我也不是你认命的,凭什么要听你的?

组建队伍之后,孙中山主张马上北伐,和北京政府决一死战,然而,陈炯明却主张联省自治,不要过早北伐,而应先把“广东模式”推广到全国。

客观地说,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如果不北伐,那组建军政府就没有意义,时间一长,人心就散了,孙中山想法没错。然而,以目前军政府的实力和兵员素质,和北洋军直系对决,那等于是在花式找死,陈炯明的想法更没错。

调和是不可能调和的,那就看最后谁听谁的。

对于不听话的陈炯明,孙中山决定撤掉他的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职务,以观后效;对于不听话的孙中山,陈炯明决定发动兵变,抓住或者杀死孙中山,由自己来领导“革命”。

显然,陈先生的措施,要比孙先生更有“力度”。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率领粤军围攻孙中山的住所,好在孙中山反应比较快,躲过了叛军耳目,辗转逃到了一条舰船上。

人是出来了,但辛辛苦苦建立的军政府,瞬间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至于北伐、救国,那就更不用想了。

自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还没遇到过这么落魄的时候。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对,但人们对自己落难时还待在身边的人,心里总是会有特殊感情的。

蒋介石终于抓住了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

得知孙中山的遭遇后,蒋介石连夜从上海赶到了孙中山的舰船上,以贴身保镖的身份,悉心侍奉了孙中山四十多天,直到孙中山从舰船上离开。

从此,孙中山开始将蒋介石视为知己和心腹。

在舰船上这几天,孙中山倒也不是什么都没干。通过多方渠道,他联系上了苏联政府,寻求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苏联特使越飞,为此还特地访华,和孙中山商讨合作的细节,经过短暂的交流,双方一拍即合,孙中山也就此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说是“联共”,然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成立还不到半年,整个商谈都没有人通知他们参加,更没有人询问他们的意见,最终也只是“被接受”而已。

求得了国际援助,国内的局势也开始好转。赶走孙中山后,陈炯明的位子也没有坐稳,手下的人有样学样,也把他赶出了广州。随后,两广和云南的军队纷纷表示服从孙中山的领导,请他回来主政。

兜兜转转半年多,先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孙中山也算是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了。

看着眼底下这帮效忠自己的军队,可谁知道明天他们又会效忠谁呢?

别人的军队始终都是别人的,说听你的就听你的,说要打你就能打你,跟这么一帮人在一块,恐怕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组建专属于自己的军队。

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苏联的政治、党务和军事。

在这个时候,派自己去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摆明了回来就是要委以重任的。

在苏联游学的这四个月,蒋介石充分了解了苏联的政治结构与组织运转模式,尤其是对苏联的军事制度做了考察。遗憾的是,蒋介石对苏联推行的共产主义并不感兴趣,认为与中国国情不合。

每个人的见解总是有限的,我们也不好评价什么。然而,去苏联的这一趟行动,却为他在党内履历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就此,成为国民党内首屈一指的“军事专家”。

回国之后,对他厚爱有加的孙中山,将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交给他。

组建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