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8章 权力追逐(1 / 1)

孙中山的逝世,为国民党带来了很多问题:革命的道路该往何处走?要不要延续孙先生的政策,继续和共产党合作?北伐该不该进行,该何时进行?这些都是需要国民政府重新做决定。

当然,最高领导人去世,无论是在哪个党派,最核心的问题永远只有一个:

该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

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具有竞争力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个人:

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

四个人的竞争队伍,肯定是不稳定的,显然需要将一部分人先淘汰出去。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乘车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被人在门口杀害。

暗杀自己人这种事,在国民党具有深厚的传统,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随后对于这场刺杀事件的调查,却将种种矛头指向了胡汉民。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出面收买凶手的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为了避嫌,胡汉民连夜离开了广州。

调查结果有没有猫腻谁都不知道,但知道的是,经过这么一折腾,廖仲恺和胡汉民,算是从继承人的队伍中清除了。剩下的最终胜利者,将从汪精卫和蒋介石中产生。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蒋介石都不具备和汪精卫竞争的资格。

论资历,汪精卫的革命资历无人堪比:1910年时,他就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后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笔”。幸运的是,当时的肃亲王看他少年英才,一时心软,便将他放了出来。后来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也无一不闪烁着他的身影。

论关系,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关系虽好,但和汪精卫相比,还是差得远的。作为孙中山后期的“左膀右臂”,孙中山曾经说过,真正追随我革命的不足20人,汪精卫就是其中一个。在孙中山生命的最后一刻,遗嘱都是由汪精卫亲自记录的。

论党内地位,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汪精卫就出任大会主席团成员,后来还出任了中央宣传部长。作为党内有名的“圆滑混子”,汪精卫和左派右派的关系都很好,而同时期的蒋介石,在党内连候补委员都不是。

这么看来,至少在党内,蒋介石根本不具备和汪精卫竞争的资格。

1925年7月1日,汪精卫正式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然而,和汪精卫相比,蒋介石却拥有一项比一切都管用的东西——军权。

党内宣布汪精卫是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党内的事,真实的军权还是握在蒋介石的手里,军队中的军官还是蒋介石的学生。别说是任命你指挥广州军队了,就是任命你指挥全国军队也无所谓,问题是,任命了,军队就听你的吗?

党权只能用来骂人,军权才能真正整人。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先派亲信指示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以救援的名义将军舰开到黄埔。待军舰开到黄埔后,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却无任务下达,又令军舰开回了广州。一来一回,李之龙什么事都没干,全白折腾了。

这边的李之龙一脸茫然,那边蒋介石却迅速出手了。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是一名共产党人。

蒋介石开始宣扬“共产党人要暴动”、“李之龙要造反”,密令逮捕李之龙,并解除了中山舰的武装。随后,蒋介石派兵包围了全市共产党机关,连黄埔军校内的周恩来都遭到了扣留。

随后,蒋介石将国民党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悉数驱逐,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第一军也就此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清除军中的共产党是不是正确,这里暂且不提。这个事件最核心的地方在于:整个事件的始终,汪精卫完全不知情。

这已经不是无视党的权威了,这是在蔑视党的权威。

事件发生后,汪精卫以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召开紧急会议,商议讨伐蒋介石。除第一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没来以外,剩下的三个军军长都来了。

既然来了,那就商量个对策吧。

第二军军长表示:不应该武力讨伐,应该和平解决。

第三军军长没有表态,全程打哈哈。

第四军军长表示:第一军人数众多,打不过。

军委主席当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

和蒋介石相比,汪精卫性格中最大的弱点显现出来了:软弱。看到将领们都是这个态度,汪精卫采取的措施既不是安抚更不是训诫,而是辞职不干了。

按说辞职也是一种手段,必要时也可以拿来威胁别人。然而汪主席这个辞职着实有些彻底:不仅辞了职,还携家带口的去法国度假了。

政治斗争,一步错、步步错,一刻也不能放松,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强有力”的对手,在面临困境时竟然会做出这种选择。

倒给自己省了不少麻烦。

1927年4月,等汪精卫回国时,蒋介石已完成了对党内的重新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