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46章 田行健阅读《资治通鉴》的准备工作(下)(1 / 2)

六、关于毛泽东批注资治通鉴

毛泽东对《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有着深入的研读和批注。据可查阅的资料,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持续了一生,他从中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战争、吏治,并体会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虽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晚年的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泽东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他通过《资治通鉴》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获取历史的经验,并且对书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毛泽东的这些批注和评论,为研究《资治通鉴》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中的影响,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毛泽东的批注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注解,他还从历史中提炼出对现实政治有益的启示和教训,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高度。《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出版,更是让我们有机会全面了解毛泽东是如何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指导实践和思考未来

七、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展现了他深刻的历史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一)对《资治通鉴》的总体评价: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史书,尽管它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二)对司马光的评价:毛泽东对司马光的评价是复杂的。他认识到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的保守政治立场,但同时也赞赏其史学成就。毛泽东注意到《资治通鉴》的起止年份有零有整,不是随便选的,体现了司马光的独到见解。

(三)对历史的态度:毛泽东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反对历史唯心论。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既不盲目接受历史记载,也不完全否定,而是通过分析和批判来理解历史。

(四)对《资治通鉴》的实用性:毛泽东提出《资治通鉴》的旧本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对现代人阅读不便,建议整理出有标点、分段落的新本,以便于学习和理解。

(五)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在毛泽东看来,历史研究对于领导和治国理政具有重要意义。他从《资治通鉴》中吸取了许多治国的经验与教训,这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实际应用。

(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毛泽东在批注中不仅关注历史事实,还对历史人物的行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力图从历史中提炼出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智慧。

(七)对《资治通鉴》注解工作的认可:毛泽东认识到胡三省对《资治通鉴》的注解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胡三省的注解有助于理解《资治通鉴》,并认为读《资治通鉴》时不能忽略胡三省的注解。

八、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有没有特别强调哪些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对某些历史事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强调,认为这些事件对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陈桥兵变:毛泽东指出,《旧五代史》中关于陈桥兵变的描述有误,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是篡夺后周政权的行为,而非被迫的结果。

二是刘邦与项羽的斗争:毛泽东对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有深入的分析,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更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三是朱元璋的兴起: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朱元璋虽然不识字,但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四是秦始皇的统一: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还包括文字和度量衡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