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章 死里逃生(1 / 3)

父亲过世许多许多年了,很少梦见他,昨天晚上竟然梦到了,问我的话更让我哑口无言。

他在世的时候,曾经讲过很多次他参加八路军的故事,我答应有空的时候,用文字把他的故事写下来。可,他离世都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没有动笔,没时间吗?

昨晚他问我了,用言辞回答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赶快动手。

印象最深的是高家洼战斗。

高家洼,土崖下的一个小村庄,东南西都是土崖,也称土岸,最高有百丈,低处只有丈许,北面较为平整,一直延伸到河边。

这条河没有名字,是后来整治旱涝,人工修建,才有了名字,叫涌河。

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东西两边是半坡。水涝季节,蛙鸣不止,旱季反倒绿茵匆匆。多旱少涝年份,必定庄稼长势喜人,高家洼大获丰收。

周围村庄恰好相反,大旱年份必定庄稼颗粒无收,庄稼人得去逃荒要饭。

高家洼有座庙,庙里有口井,从这口井取碗水,滴到旱地一滴,老天爷就会降下瓢泼大雨,度过旱灾。

遇上大旱之年,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到高家洼取雨,不知道从什么年代流传下来,一直流传到父亲小时候。

据说高家洼的庙敬得不是土地公公,是他们村的一个人,叫小秃子。

小秃子无父无母,哥嫂带大到四五岁,就帮家里干活,不干活嫂嫂不让他吃饭。

头上老长不出头发,小秃子的外号就成了他的大名,嫂嫂实在见不得他,二三亩谷地的杂草,要他一天拔完。即便是个壮劳力,一天除草也除不上二亩,可小秃子除完了,嫂嫂验收时,挑不出半点毛病。

拔草再快也比不上锄头锄草,年轻人一天锄二亩地都会累得趴下,一个小孩子却能按时完成,嫂嫂有点儿好奇。

又是一年锄草季,小秃子已经长到七岁,嫂子心里的疑问,虽几年都没有答案,却也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让她忘掉,她的执着,快成了她的魔怔。

这天,她又趁给小秃子送饭,躲在一棵大树后悄悄观看。

开始小秃子在地头四脚八叉睡大觉,快到晌午时,他在地头两处拔了两颗草,念念有词,散开小脚丫,跑到地的另一头,把手里的两颗草,分别放到地头两处,小手抖了抖,地里的杂草,像被风吹起来,吹到小秃子站得地方,再一挥手,杂草在地头,一堆一堆摆放整齐。

嫂嫂还没有从惊悚中醒来,就听到小叔子的声音:“嫂嫂,出来吧!”

嫂嫂赶忙从大树后走出来,提着饭盒战战兢兢走到小秃子跟前,立马要跪下,被小秃子扶住。

“嫂子,不让你知道,你不死身,你知道了,我就不能住在家里了。”

“为什么?你太小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在村西搭个小庙,我就住在那里。”

“好吧,我让你哥现在就去搭!”

小秃子就住在新搭建的庙里,嫂子怕他饿着,给他送来一担米,小秃子只取一瓢,剩余全部一把把发给逃难逃荒的人。

从小秃子这里拿走米的人,一粒米竟能做一锅饭,几百粒米,能度过饥荒之年;小秃子挖得井更神奇,一眼能望到底,过去一千多年,再是大旱,它也没干涸过,关键是从井里取一碗水,相当于取到雨,能把全村的土地下透。这让周围的村庄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小秃子的庙修成了高墙大院,比土地庙要大得多,且坚固不摧。

就这么个在老百姓心里坚不可摧的地方,一天,被日本人的迫击炮,轰成平地,从炮火中跑出两个人,趴上高家洼的西坡,穿过临村莲家庄,跑到朱坡底。

“赶快跑,别连累咱们朱坡底!”

两个人中,一个是我父亲,他是朱坡底村人,和他一起逃出来的是他的队长,叫马武式。父亲往村里逃,自然是想让村里的人掩护他们,恰好村口遇上本家爷爷,他是听到轰隆隆的炮声,跑到村口观望的好多人里的一个。父亲听到爷爷的吼叫,哪还敢停,转弯向北逃去。

我们村的河,是高家洼河的上游。

往北,过了桥三四里地是郜村,我姥姥家是郜村人,就住在村头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