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4章 《皇明祖训》(1 / 2)

朱楧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本书籍呢?

是因为由于此书正安安静静地躺在原主人书桌右上方那个显眼位置,仿佛它就是这张书桌的主角一般。之所以放置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应该是书籍的主人为了方便自己取阅而刻意为之,之所以有这个结论,是因为朱楧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这本书已经被原主翻阅得有些破旧褶皱,但却依然整整齐齐地被原主摆放在书桌上,可以想见原主人对其重视程度之高——或许在他眼中,这不仅仅只是一本简单的书册,更像是一件珍贵无比的宝物吧!

而从这些细节当中也能推断出:此乃原主最为珍视、器重之读物无疑了。

朱楧放下手中把玩着的一盏原主置于桌面并且使用过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然后顺手抄起那本显眼的书籍于置于掌中,接着将视线放在书籍的封面上,就看到了书籍封面上印制着的书名,书名用宋体书写着《祖训录》三个字。

了解过明朝这段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本《祖训录》(《皇明祖训》)是老朱同志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诫。 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洪武六年书成,洪武九年又加以修订;洪武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

而此时此刻朱楧手中紧握着的这本书籍,毫无疑问应当就是洪武九年(1376 年)经过精心修订之后再次印制出版的那一版。如果非要细究起这本书从修订完成直至重新印刷成书的具体时间节点,那么恰好可以追溯至他——朱楧本人如今所附身的这具身躯原本的主人——朱楧诞生之际。如此算来,截至目前已然过去整整十五载岁月。

朱楧小心翼翼地将手指搭在书册封皮页的边缘,然后缓缓揭开。随着书页的翻动,他眼前展现出整篇书籍的序文。

仔细阅读序文的内容后,朱楧心中暗自思忖:“这篇序文必定出自老朱之手!”原因无他,仅开篇那个“朕”字便足以说明一切。要知道,在后世,或许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以“朕”来自称并开玩笑,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个字眼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分量——它乃是天子对自身的尊称,绝非普通人所能轻易使用。

从书籍的开篇序文:“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于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于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就能看出老朱同志的傲气与自负,但是让来自后世的朱楧去评价这篇序文,朱楧会告诉老朱同志,因为受到了时代和其他因素的局限,他的这本《祖训录》其实已经限制了后世子孙独立发展的可能。

如果时代不发展,社会不进步,遇到几个孝子贤孙,他的这本《祖训录》里的训诫,还真的能够让子孙替他守住他开创的大明江山。

但是社会怎么可能不进步呢?

所以不管是社会还是家族的发展,就是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去适应社会的改变,才能让一个国家和家族得到持续且有力的长远发展,一味的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往往就会限制住手脚,让国家和民族处于落后于整个时代。

落后他人的代价是什么,那自然是强者对弱者的无尽欺压与凌辱!

虽然当下的明朝已经从西晋的“五胡乱华”和北宋的“靖康之耻”里得到过答案,但是大明朝还是遵循着封建王朝的老路,那就是基层的人民没有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概念模糊,虽然士族大夫们因为利益的牵扯,有了基本的国家荣誉感,但是也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比来自后世的朱楧对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更有发言权。

毕竟“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时在耳畔回响,“万人坑”里埋葬的那无数冤魂还在叫屈,“731”部队的恶行令世人发指,而“南京大屠杀”更是成为了华夏民族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这些后世华夏人熟知的名词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悲惨壮烈的历史,那一个个泣血的数字,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墓碑,铭刻着侵略者他们在这片土地所犯下的罪行。

翻过老朱同志亲自编写的序文,朱楧逐字逐句揣摩老朱同志的文章,要不是他还残存着原主的记忆,让来自后世的朱楧理科生去干文科生该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