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引言8(1 / 1)

在佛教里,个人贫穷不要紧,团体却不能贫穷,

对于佛教的经济观,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其价值。

人类的生存,总说起来就是一部经济史,从出生、成长,衣、食、住、行,乃至种种计较,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动物和人类不同,动物没有经济的预算,吃饱就睡,巢居之外并无他求;人类则不同,物质生活以外,还需要处理、计划各种经济情况。

千年以来的佛教,总给予佛教徒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贫穷才是道”。我在少年时,看到老和尚穿了好衣服,外面一定加一件补过的衣服;住的条件本来可以比较好,他却故意把它破坏;饮食应该要正常,却非要把东西摆坏了才吃,以为这样才是修行。

清贫思想本意是很好,拿来自我要求,是一种道德;但若以此要求别人,就是罪恶了。经济是人类道德的基础,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生活达到某种阶段后,人们会进一步讲究礼貌、仪表、大方、气质;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不能满足,他可能会以偷、抢,甚至耍无赖来满足生活所需。我们不凭财富的多少来论其人格、道德,但是基本的经济条件却很重要。

我们参观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天主教主教的帽子、权杖、法衣,都以黄金、白银制作;反观佛教的博物馆,高僧大德的展览物大都破烂不堪。世间,一般人嫉妒富有者,赞美清贫的人。可是,在佛教里,个人贫穷不要紧,团体却不能贫穷,对于佛教的经济观,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其价值。

财富,有清净的财富,也有罪恶的财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要个人的财富,但是佛教需要净财。清净的财富没有不好,它包括了外在的财富和内心的财富。寺院建得多大,拥有多少物质,那是心外的。内心的财富呢?内心的财富是道德、慈悲、佛法,这种财富更重要。我们有一时的财富,也要有永久的财富。

财富不是简单一概而论,不能随便说有、没有,要、不要。现实中个人财富的多、寡还是小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拥有共有的财富,让佛教、让大家都富有。因为没有净财,如何弘法?如何安身立命?佛教的金钱因为是十方来,十方去,基本上是大众所共有的,因此,要善用净财,对财富要有健全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