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585章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2 / 3)

现在天玑农牧公司基本上做的业务都是别人很难做得到的,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培育和工业农产品原材料上面,几乎是一家独大。

至于涉及居民农产品消费领域,也是通过新品种种植来拉开和常见农产品之间的差距,形成差异化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本来天玑农牧公司为了让国内百姓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农产品,价格就比较低,至少绝大部分家庭都能够消费得起。

而品质比天玑农牧公司更差的农产品,自然销售价格更低了,利润也就更低,甚至不一定能够盈利,因为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重大的损耗,造成巨大的损失。

所以在蔬菜这一块,其实天玑农牧公司也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几乎达到了垄断的程度,因为其他企业进来,基本上是无利可图。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以使用高标准农棚,例如百味食品公司生产茶油所需要的茶籽,基本上是露天种植。

高标准农棚一般适合种植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像多年生农作物,就不太适合,上面所说的茶油作物就是多年生作物。

一般来说,多年生植物对于天气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一般来说产量都非常的稳定,只需要做好植物种植管理上的事情就可以。

而且多年生植物成熟季节性因素较强,一般一年只能是收获一茬,如果种植在高标准农棚里面,就是浪费农棚稀缺的空间资源,成本无形中就提高了一大截。

这就牵扯到天玑农牧公司另一条腿的项目,那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因为要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土地基本上都是出于丘陵地区。

如果是之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模式,自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因为人力投入较多,机械投入较少,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强。

与之对应的,就是单位人力产出较低,对于追求规模化的天玑农牧公司非常的不友好,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势在必行。

之前这个项目其实就已经开展了,不过那时候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避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是尝试性的进行了一些试点。

从前年开始,中国房屋公司就开始进行城市化建设,农村产出比起外出打工收入,差距非常的大,自然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而去年城市化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仅只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村,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有田可耕农民也外出务工,形成了传帮带现象,出现整村的壮劳力出去打工的现象。

而农村的土地就交给了老弱妇孺,这个时候,天玑农牧公司就加大了农村土地承包规模,大规模高标准农田改造也就开始了。

天玑农牧公司每年对每亩土地给予一定的承包费用,承包费用是按照每亩土地产生的主粮价值来判断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价格是不同的。

本来农民从这些土地上面也就是混个温饱,现在直接将土地租出去就可以达成目的,基本上都会同意。

而且现在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家里的老弱妇孺想要继续耕作,辛苦程度跟高,如果不耕种的话,又非常的浪费,每年的农业税可是都要交的,不会因为你不种而不用交。

天玑农牧公司基本上是整村的土地一起承包下来的,承包之前必须在村内部达成一致,只要有一户不同意,那么就标志着承包失败。

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其他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天玑农牧公司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扯皮。

而且农村地区对于外来人都喜欢占便宜,但是内部确实很注重集体荣誉,基本上对于集体讨论的问题,只要大部分都同意,其他人也会跟着同意,不然会被别人说的。

事实上,天玑农牧公司也没有打算在这方面占便宜,虽然承包费用比他们自己耕种产出要低,但是去除农业资料的成本,反而比他们自己耕种要获得的多。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天玑农牧公司种植的农作物,价值都是比较高的,不然没法覆盖单位土地成本和投入成本。

承包合同一般签署30年,因为农民承包期限也是这个数,因为政策的规定,天玑农牧公司想要承包更长时间也不可能。

不过根据前世的相关政策情况来看,只要天玑农牧公司继续经营下去,那么这个承包期限是可以无限延期的,就等于是永久承包。

将一大片土地承包下来之后,就需要将之前零散的地块整合在一起,同时修建各种道路设施和水利设施,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

因为在进行这些项目建设的时候,都会就近招募人手来帮忙,为当地留守人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而且等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之后,也需要当地农民帮忙采收和管理,这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入,算总账的话,绝对比他们自己单干要划算得多。

所以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各地政府的响应,因为他们就可以减少农村土地管理,同时也能够稳定当地农业发展情况。

现在有些妇女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荒废的农田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这种趋势其实已经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注意,只是他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总不能将农民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出去赚更多的钱吧,如果真的那么干,估计政府大楼都要被掀翻,这会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但是农田不能一直荒废下去,如果荒废久了,那么肥力就要流失,想要再次开荒出来,就非常的困难了。

各地农民除了个别刺头外,基本上对这个项目也是持欢迎态度,他们能够从租金当中获得一家老小口粮保障,平时帮忙干活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压力就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