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梦中说梦(1 / 3)

做梦是一种独头意识的现象,

人生已如梦,

何必再梦中找梦?

有梦也许有一点预兆,

无梦也不一定要再求梦中了解。

1992年

7月1日—7月15日

精华语录

◎尽管思想不尽相契,但在圆满的大前提下,仍能互尊互重,实是“融和”的最佳典范。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本身具足丰富的学识、能力、经验和条件外,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适当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佛教非常赞美苦修,因为苦行不仅是意志力的训练,也是一种修行;而丰富的学识不但可以励己,也是度众的法门,所以在佛门非常注重“行解并重”。

◎佛教的复兴不在寺院的多少,不是僧数的有无,而是在佛教教育的普及。

◎智慧,是人生的透视,是微妙的颖悟,是经历的结晶。

◎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怀有无限希望,所以希望是生命最美好的特质。

◎为人处事,只要在相处共事上能秉持着“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原则,一切不为难矣!

◎求同,就是彼此在观念、理想、目标、信仰、宗风上必须相同、一致。

◎存异,就是彼此在做事的方法、技巧、风格、轻重、分寸上,可以因当时因缘的情况、个人专才的适用、事物特性的发挥,而容许彼此各异的存在。

◎将“是说成非,非说成是”是打妄语外,而心中不诚实的意念才是妄语的根源。

七月 一日 星期三

上午,普贤寺依来、永曦、满穆陪同南非新堡华人投资协会会长黄士豪先生,为其在南非成立佛光协会及别分院道场的设立,特来山拜访。嘱依来全责筹办,并允其将来南非道场破土或落成时,必定亲自前往主持。

佛光山一年一度的期头人事调动将届,佛学院应届毕业的弟子也将投入工作行列,为协助人事监院的分发作业,今安排两个梯次的时间,分别与经论教理学系和法务行政学系的应届结业同学座谈,听取大家对实习工作的希望与填写实习单位的意愿。

“实习”,即是亲身实地的练习。主要在于从工作中印证自己日常所学的一种过程,如果实习的工作能配合自己的性向、兴趣和专长的话,不但可以拓展见解,更可以开阔思想领域。故选择实习工作的重要在于“事”而非“人”,能依法不依人面对未来一年的实习生活,才是选择实习工作的基本原则。

从学院出来学习做事,一定要先具有工作伦理的观念,恭敬随缘,不可轻易批评主管,不要怪别人苛求,主管若不苛求,怎会进步?别人对我们发脾气,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用,做事的节拍、水准、方法、程序跟不上人家,对主管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坏事,难怪对方要发脾气。

记得曾在飞机上看过一部电影《黄埔军魂》,片中描写一位老连长对教育学生的认真与用心,诠释得无微不至。学生都当上校长了,连长仍留在原职,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只是要做好学生所真正需要的连长,耐心的、不倦的一届一届教下去。这种只为“做好一件事”的认真态度,实在是徒众该学习的榜样。人生重要的是在于做好一件事,所以对实习的工作要有理想。

座谈时,首先让学生们自我能力剖析:能讲几部经论?能承担哪些佛事法会?自己的专长?过去的经历工作?最后问大家想跟我说些什么?或建议些什么?

如何选择工作(实习单位)?佛光山派下所属的单位有:宗务委员会、方丈室、都监院(下分寺务、信众、慈善、福利、工程、财务、人事、典制等十个监院)、海内外各别分院、教育院、文化院、长老院、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佛光山大学教育筹建会、国际佛光会推展委员会、佛光山宗务策进委员会、传灯学院、传灯会等共一百八十个单位,在实习的过程中,要经得起楗槌、喝斥、挫折、失败等考验,才能从中学会做事,不要轻易气馁,学习争气,而非泄气。

做事要懂得工作内容,才能把握学习方向、各种行事,如——

社教行事:教材影带的收集,各种语言的简介,依信众时间编印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的“社教手册”,依年龄、身份、职业、老年、青年、儿童等层次有不同内容的教材,设立多种式样的标语、书签、格言以广为流传。

文事行事:影印、电脑、图书、资料、剪报、信函、宣传、进修读物……

知客行事:机场接送、场所使用、参观访问、餐饮居住、客厅应用、外事应酬、联络传达、门户进出、引导参观……

文宣行事:壁报、标语、报纸、新闻、照相、刊物、广告、策划、通知……

维那行事:呼班教礼、堂内行仪、香灯侍者、引礼规矩、管理企划……

纠察行事:行事规范、佛殿斋堂、维护秩序、行进威仪……

典座行事:餐饮调配、斋供如法、药石供应、茶汤无缺、斋堂仪规……

……

学佛当然很好,不过有时候学学菩萨也很伟大。“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事要做难做之事,人要处难处之人。

傍晚,在心平的邀约下,与依空、依淳、依宽和负责本山工程的萧顶顺先生,巡视金玉佛楼的工程进度。

南宋时,朱熹与陆九渊两人只要一碰面,都会极力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对方接受。有一次,朱熹对陆九渊道:

“要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必须多读书。”

陆九渊:“道理存在人们的思维中,书读多了,反而糊涂。”

朱熹:“学习不破万卷书,怎能有出息?”

陆九渊:“书籍堆积如山,何年何月才能读完?”

这两位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学者,虽有治学思想的分野,但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友谊,两人互拜为师,取长补短,完全没有门户之见。朱熹在庐山脚下办起了“白鹿洞书院”时,不但请陆九渊来讲学,还将其治学警句镌刻在石碑上,立于书院门口。

尽管思想不尽相契,但在学术的大前提下,仍能互尊互重,实是“融和”的最佳典范。

七月 二日 星期四

上午九时,满盛、满有、觉莲等多人,陪同其远从印度尼西亚来山的姑姑张福幹、张宜燕等来访。今年四月份我到印度尼西亚弘法及成立印度尼西亚佛光会、棉兰佛光会时,受当地华裔师姑们的护持很多,尤赞叹其养育年轻女童,让她们来山受教育并进而出家(如满盛等人即是),这种为续佛信仰的作风,正阐释了传承的远见。常住备有车子,嘱满有等人陪这些师姑到各地参观。

十时,开车北上,途经台中交流道时,特转往台中学士路曼哈顿大楼,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法制长曹永杉先生开设的普民关系公司普照。

一般人都称曹居士是非常成功的土地投资开发的企业家,对建筑法规方面的常识非常丰富(这一次在美国成立的国际佛光会,法律章程即由他拟定)。佛光山目前在海外有多处道场,在信众的护持下,正积极筹划中。曹永杉依其多年经验,提供不少建议,颇为实在,每讲到一个法令,常用手边的专业书籍来印证,颇为欣赏其用心、用功的办事态度。《韩非子》上有一则故事说:

鲁国有一对夫妻擅长于编麻鞋、织熟绢,他们打算到越国谋生。有人就劝他们不可前往,否则会因没有生意而穷困。麻鞋是穿在脚上的,但是越国人都是赤足而行;熟绢是作冠的材料,而越人都是散发披肩的。此夫妇虽然拥有这些技艺,但是到一个不需要的国家,货物必然滞销,没有生意自然会穷困了。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本身具足丰富的学识、能力、经验和条件外,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适当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六时,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名记者陆大声、士林高等法院庭长林富村、曾敏敏夫妇等人来访,普门寺准备了素斋请大家用晚餐。林富村庭长今年年底(十二月)将参加民意代表的选举,夫人曾敏敏也是法学博士,特从旧金山赶回来帮忙选举工作,勉其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政见之原则。

任教于纽约大学的唐德刚教授(安徽人,一九二〇年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博士,曾任哥大“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执笔人、《李宗仁回忆录》执笔人),是非常有名的史学专家及作家。有些人对历史总会因年代之久远、人事之复杂而不知如何入门,但是在唐教授门下的学生就不会有这一层顾虑,原因是唐教授常会帮助研究历史的学子架构课题,让大家记住关键的年代就容易入门了。

七月 三日 星期五

八时,前往内湖,巡视正在装潢的内湖禅净中心,佛光山原本在内湖康乐街地段,设有一“内湖布教所”,因前来礼佛及参加共修的信众日多,佛堂常挤得没有空间礼佛,住持依圆征得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之同意,为内湖地区的信众在成功路二段的现址,设立新的共修场所。为配合寺院的需要,现正在装潢,依圆多次邀约请我提供意见,今在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外,并亲自在大殿的入口处题上“禅净融和”。附近居民多人问起何时可以参加皈依?拟于装潢工程告一段落后,特为内湖地区的信众主持一场皈依典礼。

八时五十分,离开内湖,前往宜兰。

最近看过一本书,描写古代修道院传教士们一天的作息:清晨二时起床,做四个小时的祈祷、四个小时的默想、六个小时的苦工……每天只吃一餐……中世纪时代,传教士之所以受人尊敬,乃是由于浓厚的苦行色彩。后来修道院的供养多了,院内庶务性工作都请人代劳,故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学问,所以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教士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博古通今。佛教也是重视苦修的宗教,在佛教里非常赞美苦修,因为苦行不仅是意志力的训练,也是一种修行;而丰富的学识不但可以励己,也是度众的法门。两者不可偏废,尤其在佛门更注重“行解并重”。明时莲池大师的“念佛作福四料简”可以普遍的代表佛门信众对行解法门的注重——

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

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辛苦;

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

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

十一时三十分抵圆明寺,请依树简单的给我下一碗面当午餐。随即转往仁爱之家,依融、绍觉在旁向我解说新建大楼的工程进度。

下午二时,与心平在雷音寺会合,一起前往杨慈满老家为其母亲主持告别诵经。

日前台北健康幼稚园的小朋友在郊游途中因交通车失火事故,致使二十三位幼儿烧死,有部分灵骨安奉在极乐寺。下午四时三十分,特绕道到极乐寺,对罹难的家属们开示——

当健康幼稚园不幸事件发生时,我人正在美国,心想:天下父母心,定有不少父母除痛苦外,一定会想不开,而对世间产生怀疑,尤其是理不明事难伸,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的赔偿或官员的慰言。所以我今天在此和五十位家长们见面,只想站在佛法的立场,让各位了解“因、缘、果”的关系,帮大家扫除心中的阴影。

我在佛门五十多年的出家生活中,也有很多难以明白的事,如对佛教非常护持的信徒,其独子被撕票或遇车祸横死,信众就会问道: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为什么没有得到好的报应?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看他们那种痛不欲生的样子,我也跟着他难过好久。

佛门中有一则故事:有一老和尚化缘建寺庙,卖油条的小孩将其所得全部布施,后来因没有钱给老板而被开除,沦落街头当乞丐,又感染眼疾失明,后来因上厕所不小心,掉到毛坑里淹死了。就有人批评说,卖油条的小孩,原本生活得很好,却因将所得布施而遭到一连串的厄运,做善事何用?老和尚就为大家开示——

这卖油条的小孩,依照过去生的业报,应该要受三世苦,第一世受穷苦报,第二世会眼疾而瞎,第三世合该跌入毛坑淹毙。因他一念慈悲发心做了大功德,所以将三世的罪业提前缩短在一世受报,省去了二世的痛苦折磨,现在已超生到天上去了。

又有一真实故事:有一对夫妇,老来得子,欣喜之余,感谢观音送子,每天到观音菩萨面前,香花供养,膜拜不辍。可是当小孩到了三四岁时,却无缘无故的死去。夫妇俩伤心莫名,指着佛像责怪不已,为什么不保佑?夜晚,菩萨托梦道:你俩老来得子与我何干?但你得谢我,此子今世是为讨债而来,我念你每天虔诚供养香花礼拜,故我劝其解冤勿结怨,对方接受我所言,而不再向你索债自然离去,怎么反而责怪我呢?

世间的因果业报是福?是祸?不容易了解,也看不出来,但,重要的是因果要化解。爱,本是好事,但受爱的折磨则很痛苦,这一次罹难的孩子,过去世一定与各位有感情上的纠缠,而向你们讨感情的债。

债讨后,孩子去了,却也唤醒了有关单位对幼稚园的立法、照顾、交通、安全……各方面的注重,让千千万万的儿童受到更多的保护与关照。

有家属问道——

◎我们的孩子哪里去了?

人的生命是死不了的,死是身体的一种消灭,因生命如木柴,木柴在燃烧中不断递换,但生命的火种则延续不绝,故人死如搬家,在五趣六道中辗转。孩子非犯五逆十恶,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今生定会上生善道。

◎心中无法拔去怨恨,想报复,怎么办?

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宜解不宜结,“忍”可以解决万世仇恨,包容、慈悲、爱心的将爱儿女的心升华、扩大,才能纾解心中的怨恨,因果是绝对公平的。

◎为何孩子不来托梦?

做梦是一种独头意识的现象,人生已如梦,何必再梦中找梦?有梦也许有一点预兆,无梦也不一定要再求梦中了解。

◎满七后,孩子离我们愈来愈远,好空虚!

儿女长大总会离开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提早罢了。扩大对爱的执著,将天下的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儿女,只要有心,到处都可以碰到有缘人,有此心胸爱将更大更广。

◎如何化解思念的苦?

事后追悔于事无补,既然是一种“缘”的聚会,缘尽就随缘吧!这本就是娑婆世间,每一件事都有其因果,不单要去探讨三世因果。情虽难断但可以净化,要积极投入光明慈善的好事。时间会冲淡一切,会抚平伤痕。有才会忘失所失,故要积极创造生活才会充实。人的一生中拥有很多,不仅只有儿女,还有更多的人事物值得我们提起,人生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末后,接受家长们的要求,特为罹难的小朋友黄星云、许书玮、杨承宪、王威胜、王振宇、刘世瑶、卓立、周家睿、黄愉涵、刘必涵、雷昱诚等人,举行一场皈依典礼,由其家长在佛前代其礼拜。

七月 四日 星期六

晨九时,心平偕同建筑师周南先生,在普门寺等候听取我对兴建佛光山立体停车场计划案的看法。

倾听周建筑师分析该项工程规模:分三层兴建,占地约近一甲面积,范围东起地藏殿下,西达普门中学桥边,南滨观音放生池沟旁,北抵不二门下,可容纳七百多辆小型车与六十辆大巴士,工程费预估起码需费四亿元。听后我不觉讶然,今日佛光山已经到了需要大型立体停车场的程度了。

回想三十多年前初到高雄,是借助我撰写的《释迦牟尼佛传》《玉琳国师》等文化出版的力量,才能买下佛光山麻竹园现址。尔后为办僧伽教育才开发佛光山建了东方佛教学院与大悲殿,因此推动佛教文化与教育一直是我的心愿与本意。未料十方信众纷遝同至,为应信众所需才有朝山会馆、檀信楼,作为信徒服务中心。而今,每天来山礼佛求法的香客善信,多则万人,少以千计,在这样的因缘下,预见未来人心渴求佛法,必定有增无减,为一本弘扬佛法、服务信众的初衷,虽然我知道心平目前主持佛光山有财务上的困难,仍勉其尽力而为,难行能行,尽快积极完成这项工程;不怕难,只怕不做。

上午十一时应“中央社会工作委员会”邀请,为“一九九二年佛教僧伽社会服务工作研讨会”的八十位全省各地寺院负责僧伽座谈开示。勉励同为佛教人,在今日社会中要保持传统佛教精神接受现代思潮,虽“人在山林”也要“心怀社会”走入群众,具足现代僧伽的见识与作风,同时做个:同体的慈悲人、共生的地球人、明理的智慧人、有力的忍耐人、布施的结缘人和清净的修道人。

座谈时提到几个问题及困难要我解答,并请“社工会”协助、反应:

一、佛教对监狱受刑人能如何协助、服务?

我以为可从三例中参考施行:

1.设置监狱布教师,辅以佛法录音带弥补布教师不足之憾,以平日的佛法熏陶,改变受刑人之心性。

2.设立“再生学校”:让受刑人在返回社会前三个月,转入再生学校学习回到社会的调适力量,是一种避免受刑人再蹈覆辙的良方。

3.曾有韩国某法师向我提到,他因接触监狱死刑犯的机缘,收集了四百余封死囚的遗嘱。我以为若能刊行此类遗嘱(死囚的心声),以死谏活,使社会人士明白犯罪的因果,提起大众的净念,必定能降低犯罪率,助益社会人心。

二、新竹灵隐寺明宗法师提出:“大师,您只兴建新道场,不知维护旧寺院存在的困难,现在灵隐寺已被在家众把持,出家人只能充做寺院雇员,请协助修改管理人、信徒会员法规挽救灵隐寺。”

“社工会”钟荣吉主委随即说道:“你不要看大师笑眯眯的,他建新道场的困难远甚于你们所能想象。仅一座西来寺费时十年,历经一百多场公听会,与美国政府、社会大众、左邻右舍协调沟通,是相当艰辛的,但是还是把事情解决了,西来寺建起来了,大家还是做个‘有力的忍耐人’,逐渐解决问题。”

我以为钟主任所言甚是,要忍耐用力去面对教界种种问题,但现代僧众也要有几项突破:

1.出家人除了有道德也要懂得法律:过去出家人不懂法律,只讲求道德观念,但今日社会光讲理不一定适用,凡事都要知法、合法才能防患未然,保护佛教。

2.敦促“宗教法规”早日制定,以保障宗教界的权益。

3.建议修订寺庙管理人、住持的资格:须受过佛教学院教育的人士,因有佛教信仰,明白佛法,才能秉持因果住持佛教为大众服务。

下午二时三十分须搭机转赴香港,永澄利用在车上一小时的机会,表示愿为头份信众服务之意,特嘱心平带着永澄察看头份禅净中心及未来服务的方式。

在中正机场偶遇来自新加坡的赖玉珠、褚芳兰居士,是慈济功德会的会员。因阅读“星云日记”,特向我礼座请法。勉其续为慈悲服务的仁者,为更多需要的众生奉献,我也为慈济功德会能发挥佛教力量,遍及海内外而高兴。

晚上八时三十分,国际佛光会香港协会会长林耀明居士来,提到香港协会干部忙碌,应如何动员组织力量?我建议二项重点:

一、积极筹办佛光会干部训练讲习会。可礼聘海内外著名法师大德教授佛法,此外,要能设计一些专题课程,提供会员如何修行,如何修身处事,如何做一名会员的方法。

二、组团派遣干部到台湾观摩,不时参与总会的各种训练讲习,以能掌握佛光会的弘法精神与方针,加强活动力量。

晚十一时,佛香讲堂满中、永印、满通、满敬、觉清等忙完了法务,才来我住处向我问安请益,他们谈到香港因佛教所产生的改变,举出切身所感:

一、从佛香精舍所在的大楼守卫态度由不理不睬转而友善尊敬,他们知道香港佛教变了。

二、永印说:“前几年计程车司机大都拒载出家人,怕出家人剃光头会影响财运;最近遇到几次司机不但载出家人,而且不愿收费,甚至事后还寄油香到寺院供养。”

三、香港政府购买佛书,作为对民众的赠品。一次到香港贸易发展局洽事,政府人员主动提出请佛光出版社在香港设立分社。

四、香港王宝婵、吴倩容等信徒说:“身为佛光人深感光荣,凡由佛光山门下组团到大陆朝山,都受到大陆诸山长老特别的招呼、照顾。”

我也由此想到十年前到香港,海关人员对出家人的态度是不友善中含着鄙视;近年来我到香港,海关人员非但给予方便快速通关,还帮我搬运行李。足见佛教在香港的这几年当中,有了全然的改变,佛法的力量只要普及大众必能深入民心。

七月 五日 星期日

上午,慈容在佛香讲堂的《四十二章经》讲座圆满,颇获好评。香港成立佛香讲堂方才一年余,其间佛学讲座的课程不断。或由美国、台湾礼请法师讲说,或在红磡体育馆举办大型佛学讲座,将香港佛教带出新的活力。据说,在香港弘法,一般信徒是学习基本佛教概念。其中以深蕴佛法内涵、能具广东语弘讲者最受欢迎。近年来港人学习华语的风气颇为普遍,若只以华语开讲,也能被接受。因此我理想中的佛教弘讲师就是要在佛法上用功,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求法者,勉励在港徒众,除了平日为弘法、寺务忙碌之余,也要自己切实用功,义理的深入,修行的体验,才不会被世俗潮流淹没。

晚,五时许赴启德机场,赶往印度,随行同往者有慈容、永妙、慧群、萧慧华等。因印航延迟一小时起飞,在机场等候时,不少海关人员、领航人员,频频上前询问我是否为“星云大师”?只有称是以对。有人称我是他的偶像,有人问怎样才能拜我为师。“偶像”一词在民国初年是被打倒的对象,那是在佛教衰微的时代;而今日竟有人以佛教法师为偶像,足见正信的佛法已打动人心本性,显示这时代的佛教已经兴盛开来。

搭上印航班机,随即感受到即将步入的国度的各种民情。印度全国通用英语(因曾为英国殖民地),其次是印度语。香港到印度新德里,航程费时六小时,时差二个半钟头。印度适用货币是卢比,气候大部分是属热带性,使用电力二百二十伏特。这是参访印度时,应具备的基本常识。

我曾在三十年前首访印度,三十年来在印度佛陀八大圣地朝拜,这次是我第七次走访印度。算是与佛陀的乡土缘分甚深!

夜晚十时抵达德里,在海关巧遇几批中、韩、日等国佛教徒,他们也是要前往拉达克参加佛教庆典。机场外有南印度邦格罗摩诃菩提协会秘书阿难陀比丘、慧性、依华及德里的佛教徒专程来接机。他们将全程陪同前去拉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