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广结善缘(1 / 3)

人的福报如银行存款,

“生来之福有限,积来之福无穷”,

故要广结善缘。

1992年

8月16日—8月31日

精华语录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歉处常存好心。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

◎一个人的功业非靠年岁成就的,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间上的寿命多久并不重要,重要在于精神上的寿命。

◎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息时,培养随时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态度。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出现孝子,烦恼可以转为菩提,甘甜是从苦涩中转来。故一个人除用心于工作外,还要珍惜从工作中所得到的功德、慈悲、修身、惜福等利益。

◎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才能为实现积极生活的目标铺路。

◎不凡的生活,是来自每一分钟的深刻体认与实践生命的意义。

◎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以主角的心情上台尽力演出。

◎“自我学习才是进步之方。”把一切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就会很快进入状况。

◎人生幸福之道:

一、对生活乐观进取。

二、对工作胜任愉快。

三、对事业进取有恒。

四、对未来充满自信。

八月 十六日 星期日

农历七月在佛门又称为僧伽月、功德月、报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各地寺院都纷纷举办盂兰盆法会、地藏法会、超度法会、瑜伽焰口、三时系念、梁皇宝忏、三昧水忏、金刚宝忏、礼诵《地藏经》……信徒们为这一个月的佛事,把佛教界都带动起来了。

本山海内外各地别分院的人众,每天除了忙于本身公务外,还必须依佛事需要给予南、北、中部的支援,另有一些社会或民间团体,如花莲东净寺、高雄澄清寺、员林双林寺、“中国石油公司”、明潭抽蓄工程处……也需要前往为其主持超荐佛事,虽然辛苦,但大家却都法喜无比。功德佛事最容易拉近信徒与佛菩萨的感情,从一礼拜、一问讯中,内心似乎澄净很多,那股涤洗的清凉,唯有亲身礼拜者才可以感受到。

依晟远从法国古堡传来讯息表示,英国佛光协会会长倪世健女士,在古堡的佛殿旁坐了一整天,非常灌注的观摩法会进行的每一个细节,比佛学院法务行政系的同学学习的态度还要用心;美国旧金山三宝寺护法吴丽贞女士带着女儿,整个暑假就在法国古堡中服务当义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祈祝在海外各处的道场,在信众的发心护持下,法务兴隆,让佛教在当地生根。

中午十一时,前往台中东海道场,主持中部地区的“道粮回向功德法会”,并为信众开示“供僧的真义”。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佛门称为佛欢喜日,与一般民间所称的中元意义不一样。“佛欢喜日”是指在三个月结夏安居圆满后,有不少精进的僧众在这段时间用功开悟,而令佛非常欢喜,故而名之“佛欢喜日”。在这一天供养开悟或有修有学的僧众,依其功德超荐回向往生父母,可令其超生,故“供僧”在中国社会民间是颇受人注重的一件大事。三十多年前我就一直倡导佛教徒要向政府争取佛教的法定假日,如四月八日为佛宝节,七月十五日为僧宝节,十二月八日为法宝节……并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让僧俗两众多一些联谊的机会,并借供僧机会,供养“僧服”,让僧众服装统一、礼仪统一、规矩统一、称呼统一……在一切“统一”之下,自然佛教界的力量就能凝聚,而不再为表相的不同,而自我分裂,削减力量。

我在十七八岁时得了疟疾,因家师的一碗咸菜,吃得我铭心感动,而许下了将来必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心愿,此力量支持了我五十年。所谓“道粮”就是修道的资粮,供养道粮应不拣择年轻或年长。佛光山的僧众,将秉承各位信众护持道粮的功德、种子、慈心,把佛法弘扬于世界各地。

供养佛是“竖穷三际”,与信众往来是“横遍十方”,对捐献道粮者除致以无上谢意外,佛光山的大众均会在早晚课诵时,为各位斋主的历代宗亲祖先超度回向,心香一瓣祝祷其上生佛国,大家吉祥!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八月 十七日 星期一

古德云:“观人观气,用人视气。”如何观“气”?

豁达气博,放荡气散,俭约气固,吝啬气缩,谨慎气定,

拘牵气滞,简默气和,深险气沉,倜傥气超,佻气薄,

慷慨气豪,浮靡气流,坦白气真,粗野气陋,镇静气凝,

空疏气嚣,忠厚气宽,颟顸气钝,精明气清,刻薄气促。

希望大家都能炼就“气宇轩昂”!

最近听到“中国广播公司”“草地人”节目主持人施健雄先生往生,深表遗憾!我和他有数面之缘。其主持的节目虽非宗教性节目,但常在空中宣扬佛法,不仅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也常为大家解决佛法上的疑惑。曾数度带听众到佛光山礼佛朝山,每次请他到台上讲话时,由听众给予掌声之热烈,不难知道其声望之高,在我的信众中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忠实听众,可见施健雄先生是个非常会结缘的有缘人。

佛光山视听中心在录制“禅的妙用”时,施先生常常坐飞机由台北赶到佛光山亲自指导,他的用心及信仰之虔诚,给后辈的爱好广播者,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人的一生非只一世,施先生以广播方式与广大的听众结善缘,其功德是功不唐捐。在影片或广播剧的配音中、各种频道里,我们都可以听到施健雄先生的声音,相信怀念他的人也很多,佛光山万寿堂与普门寺焰口佛事中,都特为其立超荐往生的牌位,期望和我一样怀念他的听众朋友、信徒,都会为他寄以无上的祝祷!

◎一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世界就不一样。

◎人的声望是慢慢培养的,要大众给予肯定。

◎供养要供养“心”,而非金钱的比赛。

◎反对别人的建议没有关系,但必须要有更好的一套方法,否则就应该要接受别人的意见。

◎团体生活(即使是少数五六人)一定要有规矩,如吃饭、讲话、办事、课外活动,都要有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团体中要有整体观念,不可随便、草率、随心而作,不要成为团体中的害群之马。

◎对工作要培养默契,生活要有条理,每天依程序做事(前一天就要安排好第二天的行事),一大早就能各就各位,马上进入状况而不迷惘。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闻不如一见,人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心中才有外面的世界,展翼高飞的意境,是要亲身去体会,而不是凭想象的。

◎佛教除本身的弘法家务、利生事业外,更要深入社会从事文教、慈善、养老、环保等工作,才能使佛教跨出寺院,带入社会。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歉处常存好心。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

八月 十八日 星期二

上午十时,在法堂会见夏威夷大学的乔治教授(冈崎乔治金二郎)。乔治教授曾在丛林学院英文佛学班及普门中学上英文课,对佛光山有很浓厚的感情,虽然他现在住在夏威夷,但只要到台湾,一定会上佛光山。在法堂时,他表示,在台湾教书时一点都不会想夏威夷,但回到夏威夷时却很想念佛光山,所以非常肯定的表示其前辈子一定与台湾有缘。虽然乔治教授目前必须久住夏威夷,不能在学院上课,但我仍欢迎其随时都可以到佛光山久住,佛光山也会将其视为本山的一分子,乔治教授欣然地留下其在夏威夷的住址,表示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回山教书。

由报上得知吴伯雄先生的母亲因病入院,特以电话慰问,并在佛前替其诵经祝福。

由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导,佛光山和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主办,佛教青年会协办的“中韩佛教文化亲善交流演唱会”,在台湾将演出两场,昨天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今晚将在本山演出。

下午二时,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负责人净耀法师,在法堂和我谈及筹办这次演唱会的经过,以及在“国父纪念馆”演出的情形。净耀法师在佛教界是属年轻的一代,他个人对于社教工作颇为热忱,创办观音线协谈中心,跑遍全省监狱发心在狱中弘法,对犯罪者与死囚的心声,颇寄予热心教化。让“生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归”的理想,是其一再努力的方向,为佛门中难得的龙象。

香港依如、满中,尼泊尔满乘、法地,美国依航,加拿大依宏,日本西原佑一夫人西原千雅、陈逸民夫妇全家……下午相继回山向我销假。

晚,七时三十分,在檀信楼礼堂观赏“中韩佛教文化亲善交流演唱会”。

大韩佛教曹溪宗会议长钟夏表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特别在宗教里,音乐有其无法代替的重要性。韩国佛教音乐的主流是梵呗和现代化的赞佛歌,而这次所发表的则是以现代化赞佛歌曲为主……

“韩国佛教声音会”创于一九六七年,至今有二十六年历史,其所属会员包括五十多个寺院的合唱团及数十位音乐家及教授,对佛教音乐之保存、创作、推广不遗余力,迄今已有佛教歌曲一千五百多首,可见其致力音乐弘法的情况。该团并有知名作曲家专门谱写赞佛歌曲达七百多首,由在奥地利留学的声乐家柳东悦指挥。

在演唱会开始前,先为大家介绍代表韩国佛教的三大名寺,松广寺、海印寺、通度寺的情形。中国有句话说:“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梵呗”的音声就是清净之意,除耳根享受外,主要仍在心灵的清净。几个月前,本山在“台北国家剧院”,有二百名僧众的梵呗表演,今韩国也有两百位来台演唱,用法音来宣扬佛法,真是“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虽然听不懂其歌词,但欣赏其音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晚,九时三十分,接受韩国佛教放送电台(BBS)记者李仙姬小姐和《大众佛教》记者卢姬顺小姐的访问,与其同行者有目前在辅仁大学就读的韩籍留学生法性法师。

第一问:台湾佛教的特色?

台湾佛教与韩国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是因彼此都承袭唐宋大乘的宗风,皆以禅净为主,尤以大专佛学夏令营及社会大众研究佛学的风气最盛,到处书局、素食馆林立。归纳起来说,有下列各点:

过去中国佛教注重寺院的仪规,现在佛教则从事社会的弘法。

过去中国佛教注重僧伽的修行,现在佛教则重视家庭的佛化。

过去中国佛教注重静态的生活,现在佛教则推动群体的活动。

过去中国佛教注重苦行的色彩,现在佛教则鼓励欢喜的做人。

第二问:佛教与道教在台湾之关系?

道教在中国已渐失去其哲学的内容,纯粹只剩下一种民间信仰,佛教则有广大的包容空间,对其并不排斥,中国过去所提倡的儒释道一家,佛教并不认同,但也没有反对。佛教发展重视民间信仰,但真正佛教徒并不信奉道教,中国各处各地的念佛会、禅坐会非常盛行,各大学的佛学社团研究佛学也很有心,不同于民间的道教信仰。

第三问:佛教对信徒之教育,与过去有何不同?

过去中国佛教对信徒是以出世的思想在教育,如要信徒在生活中要看破、放下,不重视家庭生活;现在的佛教则注重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对金钱要取之有道,对教育则希望子女要尽忠尽孝,对家庭则希望夫妻相亲相爱,对朋友则希望做人慈悲忍耐,对处事则希望彼此尊重互助。

第四问:听说台湾有百分之七十的民众信仰佛教,佛教可以算“国教”吗?

台湾的佛教信徒很多,自然力量很大,故佛教在台湾是属非常普及的信仰,但在正信正见上,我认为有待加强,如何将民间信仰净化,以升华自己性灵,则更要用心宣导。

第五问:对韩国佛教的看法?

韩国出家众的僧服很庄严,寺庙很有中国丛林的风貌,对韩国人的素食、修行,深表尊重,对韩国信众的教性强烈非常佩服。

第六问:对中国大陆佛教之发展与计划?

中国大陆目前虽已开放,但宗教的空间并不太大,佛教仍停留在林园或古物的观光阶段,还谈不到对佛教的信仰或教义的探讨,希望能多争取佛教的空间,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是可以包容各种宗教的存在,让其多彩多姿的发展。

第七问:佛光山丛林学院教育的特色?

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学生都是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除了重视佛法的信仰,也注重世间学的常识,更重视佛教传统的修行。

第八问:佛光山对未来佛教扮演的角色?

佛光山是一个佛教团体,本身以提倡人间佛教、生活佛教为宗旨。目前台湾佛教各寺院也大都朝此方式在发展,相信人间佛教是未来佛教发展之目标。

记得二年前,我到韩国参加九龙寺的落成典礼时,韩国的广播电台才刚要成立,现转眼已成立二年,也巧合的接受其访问。希望佛光山在不久的将来也有“佛光电台”成立,并希望能与韩国的佛教电台结为姊妹台。

八月 十九日 星期三

随着传真纸的递送,从昨晚起就分别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给我的传真,如:佛罗里达州的满旸,英国伦敦的永有、依益、觉彦,法国巴黎道场的依照,马来西亚仙都讲堂的觉文,纽约的依筏、慧开,纽西兰的依训,马来西亚南方寺的永定,纽约讲堂的依日、依教,澳洲中天寺的永全、南天讲堂的永东,多伦多的满宜,菲律宾描戈律的永慈、慈恩寺的永光,纽西兰南岛佛光协会会长古捷廉、北岛会长赖耀森,东京佛光协会会长西原佑一,澳洲雪梨佛光协会会长廖德培、布里斯本佛光协会会长陈春龙,南美洲巴西的觉圣、巴拉圭的觉诚,中国香港佛光协会会长林耀明、理事宋海西、郑武钦……有些是连同信徒的签名多达百多人,也有三百多人的,他们这些心意,唯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祝我“生日快乐”!台湾省经济建设委员会文化秘书欧礼足、高雄县社会科长卓春英、“《中国时报》”记者苏正国、姚家彦、赖珍妮、金丽梅、赖士荣、赖香君、明枋、明均、玉美、曹永杉、马来西亚的黄启德、陈美玲、赖永海……以及“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各地区分会会长们祝贺的卡片,像一座小山堆积在我桌上,只为向我诉说一句:“生日快乐!”

六十岁前,我每年过生日都不快乐,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之,我不欢喜过生日。但自六十岁生日那年起,邀请了一千五百位同年的花甲老人一同过生日,才觉得生日快乐,今年,也邀请了五百位六十六岁同寿者,一起在山上过生日,所以大家的祝贺词“生日快乐”,我仍愿接受。

高雄县长余陈月瑛送来的寿面、寿桃,余政宪、余玲雅、清凉山慧法师等的花树,钟荣吉先生的礼物……当然还有很多由各地转送过来的生日卡与礼物,我实在忙得没有时间去翻阅,在母难日的前夕,能看到这么多人对我如此关爱,实在是很感动,我一生所有都很喜欢与人共享,如果说我有什么功德的话,我愿全部回向给与我有缘的众生,让大家同享我的快乐与功德。

从早上起,陆陆续续会见了一天的客人,如陈哲男先生、陈潮派夫妇、香港齐善美食公司董事长余昭德、总经理吴鉴铨、基隆极乐寺修慧老师父、陈顺章夫人……

晚,六时,在朝山会馆有两千余名客人和我共进晚餐,一起吃寿面,大雄宝殿内全山徒众正在为我们普佛暖寿。

七时,在檀信楼大礼堂开示——

提到人的寿命,到底要“活”多久才好呢?日本禅师丹羽廉芳曾提道:“人寿像马拉松赛跑,谁有耐力,谁就可以获胜!”人的寿命不一定要长久,因一个人除了身体的寿命外,还有语言的寿命、信仰的寿命、功德的寿命、事业的寿命、共生的寿命等各种层次的寿命,在历史上,一些有声望的人,其寿命有多长?

对台湾最有贡献的郑成功是三十八岁、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三十九岁、基督教的耶稣是三十六岁、孔子门下第一贤者的颜回是三十五岁、佛门中有名的《肇论》作者僧肇是三十二岁、亚历山大是三十三岁。一个人的功业非靠年岁成就的,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间上的寿命多久并不重要,重要在于精神上的寿命。

斌宗法师:四十八岁。

秦始皇:四十九岁。

唐太宗:五十三岁。

诸葛孔明:五十四岁。

太虚大师:五十九岁,慈航法师:五十九岁。

孙中山:六十岁。

穆罕默德:六十二岁,宗喀巴:六十二岁。

弘一大师:六十三岁,智者大师:六十三岁。

苏东坡:六十五岁。

佛印禅师:六十九岁,鸠摩罗什:六十九岁,善导大师:六十九岁,玄奘大师:六十九岁。

道宣律师:七十一岁。

道安大师:七十二岁。

孔子:七十三岁,悟达国师:七十三岁。

五祖弘忍:七十四岁。

惠能大师:七十六岁。

义净大师:七十九岁。

佛陀:八十岁,马祖道一:八十岁,孟子:八十岁。

莲池大师:八十一岁。

武则天:八十二岁。

慧远大师:八十三岁。

梁武帝:八十六岁,法显大师:八十六岁。

乾隆:八十九岁,蒋中正:八十九岁。

宝志公:九十六岁。

神秀大师:百零二岁。

佛图澄:百零三岁。

阿难尊者:百二十岁,赵州禅师:百二十岁,虚云和尚:百二十岁。

菩提流支:百五十六岁。

在新疆地区一百三十岁以上的长寿者,据闻有一千三百人之多,寿命长好?短好?事实上寿命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否有功于人间。人生不一定光讲色身寿命,要讲究应该做的事要早一点做好。

寿命之种类有——

一、肉体上的寿命:是一种形象,能顺乎自然就好。

二、信仰上的寿命: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延续,重要在于不退转。

三、慈悲上的寿命:是一种利行的行为,给人快乐拔人痛苦。

四、功德上的寿命:是一种福泽群生,广利人天的行为。

五、教化上的寿命:是一种真理和道德的传递,在群众身上可以看到。

六、语言上的寿命:是一种轨范、净化、增进的开导,可作座右铭的格言。

七、事业上的寿命:是一种利世、利国、利人的功业,可以为人称颂。

八、共生上的寿命:是一种共生的互助,彼此要注重爱护。

八月 二十日 星期四

清晨四时就起床盥洗,在佛堂上香礼佛,板声、钟声、鼓声、大众上殿的梵呗声,如浪涛似的响遍全山,从不曾有过此刻像现在,好想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度过今天——我的母难日。但想着从昨天起就不断有信徒上山要来向我祝寿;我在想释迦牟尼佛也不想要有佛诞节,但教团的领导者是中心,必须要有法制来巩固它,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故过寿实在是为了广大信徒们的需要,而不是我的需要。

早上七时多,就会见了多批信徒,乙性、融文、普晖是过去学院毕业的学生,曾永权先生、林富村夫妇、国际佛光会各协会的会长……

九时,于檀信楼大礼堂主持佛光山丛林学院一九九一学年度各级学生毕业及结业典礼。观礼的老师、家长、信徒、佛光会员,计有千人之多。高雄县余陈月瑛县长也特拨空到现场跟毕业的同学们讲话。

过去家长都非常反对子女念佛学院,主要是怕子女出家受苦,也常有家长“硬”把学生带回去的现象。近几年来,佛学院的学生大都是在父母赞同下或鼓励下来学院报到,尤其是沙弥学园的沙弥,几乎都是父母亲自送来的。昔时裴休宰相的“含悲送子入空门”与现代父母的“欢喜送子入佛门”,实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二十一世纪将是佛教的世纪。

这一期结业毕业的学生计有一百八十二名,依其成绩优良、发心进取、最佳人缘、用功勤读者给予奖学金,想起三十年前要办学时,师资没有,学生也不好招,教室更是一大问题,金钱、物质、软体、硬体没有一样具备……而现在不一样了,关心僧伽教育而提奖学金护持的功德主(奖学金种类)有——

慈恩、慧炬、文殊、德具、绍慧、马廖雪月、马诒纶、陈荣霖、卢金莲、吴瑞铜、徐礼、庄玉龄、苏王秀、吴振福、叶福建、许章真、蔡周森、高崇钦、纪天龙、心开、陈昭良、张郭玉霞、陈月、朱吴受、黄星云、陈志香、佛光奖学金等。

早期从寿山佛学院二三十人的毕业,到现在二十多年来,先后毕业的学生计有千人之多,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弘法,此成绩皆是各位护法所成就的,大家都是现代的安道诚,希望受惠的学生们也能出现几位惠能大师!

在毕业典礼中也同时颁发一九九二年度佛学会考成绩优异者,佛学会考是由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的全台湾地区考试,在佛光山派下之分别院,不管是海内外,均同步举行此会考,旨在推动信众的佛学研究,培养其正知正见,以提升其佛学义理,净化社会人心。今年度成绩优异之入选者有——

初级组:第一名李鹤松、第二名陈舜梁、第三名蔡心安、第四名黄雪贞、第五名孙燕谋、陈贵麟。

高级组:第一名李明耀、第二名陆承渊、第三名陈煌泉、第四名江永长、第五名陈天枝。

十一时,全山出家僧众,从西净走廊起,经华藏玄门、东禅走廊、菩提一路、菩提二路、经麻竹园门口、往朝山会馆方向,到檀信楼大斋堂,一路上以“沿门托钵,次第行乞”方式,让列在两旁的信徒,将手中供养的点心、饮料放入钵中,然后齐聚于檀信楼大斋堂唱《供养咒》才开始用斋,并在“结斋偈”中,圆满今天的供僧仪式。钟荣吉先生、蔡坤荣先生以及一些机关首长,都在旁观礼,很多信众皆表示,此隆重庄严的供僧场面,大家都看得很感动,也从中体会什么叫灵山胜会。

下午一时,在檀信楼礼堂和信众一起观赏由圆福寺、苗栗讲堂、慈航幼稚园、大慈育幼院、慧慈幼稚园、东海道场所提供的表演节目,其中以沙弥学园的武术表演,获得的掌声最多。为前来参加供僧法会的信众开示“一个人要过多少岁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过才有意义”。

晚,七时于檀信楼指导“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会员大会”。

佛光山开山以来,今年刚好是佛光世纪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来,除了硬体建设外,主要在于加强制度的健全,让制度保障大家,让制度使教团延续。自从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确定徒众升迁以学业、道业、事业来评定叙级办法以来,眼看佛光山在有计划下发展,且一天比一天进步,虽谈不上完美,但制度的日趋健全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本山主张以法来领导,而非以人来领导,并提倡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