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23节(1 / 2)

得冷静自持。她也不是很爱观察模仿,一个人时若是不读书,那便一定会放空。她的眼睛似一面镜子,你只能照见你自己,照见其中反射出的世界的模样,但你看不到她灵魂的色彩。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越是了解她,越是与她熟悉,越是发现似乎与她形成了某种难以言明的隔阂。她的内心始终是封闭的,她的双眼看着你,但又好像并没有看着你,落在了空处。她偶尔会走神,放空时的模样让人觉得就像是一件反射着光的精美的易碎品。又或许是这件易碎品其实已经碎裂了,但它被胶水粘和修复,残缺了一些碎片,身上留下了无法消除的裂痕。她小心翼翼不想让人看见她的裂痕和缺口,为此她不惜在受伤的身躯之外浇筑了一层镜面,让人看不清其中,但仍旧能够反射耀眼的光芒,一如未破碎之前的模样。

对她有这样感受,是在我知道她曾经的经历之前。而在我知晓一切后,我才明白我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我素来有精准切中他人内心之秘的本领,这一次的应验却让我万分难过。

我好像明白了她为什么不会大红大紫,外有围追堵截,内里徒然挣扎,从不虚与委蛇,更难妥协让步。镜面反射的光闪花了某些人的眼,咬不开的硬壳硌了某些人的牙,她自是红不了,她更是不愿红的。

我后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有哪怕耗费一秒钟倾听她的声音。实际上,在我得知她曾遭受过性侵后,我从未问过她这段往事,假装我毫不在意,她似乎也没打算与我说。时至我动笔的这一刻,我仍未坐下来倾听她对我叙说这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当年发生那件事的细节,我都是从其他人的转述和她对着镜头的自叙中得知的。我对此莫名有一种庆幸,我似乎难于直面此事,而她也一样,因此她失了语,我则好似失了聪。

这几日,我翻阅了太多关于反性侵运动的新闻记录和调查报告,我看着人们声势浩大地高喊着为她们发声,在社交媒体软件上疯狂地转发,呼朋引伴,热情澎湃。但实际上,这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曾坐在一个受害者面前,亲耳听她叙说那一段可怕的经历。也许有人会反驳我,我们为什么要去揭开她们的伤疤,如果她们不愿提,那就不要提好了。

是的,我们无权逼迫她们发声。但如果她们自己没有发声,我们又以什么样的立场替她们发声?你没有听她们说了什么,你又怎么确定你代替她说的话,就是她想说的话呢?我并非指责那些在反性侵运动中付出过努力的人们,我只是在思索,也许我们的工作能做得更细致谨慎一些,更冷静客观一些,避免二次伤害的出现,也避免我们的一腔热血正义,被某些有心人利用钻了空子。

事实证明,性侵加害者永远都能找到为自己辩解的理由,而这个社会对性侵被害女性抱有极大的恶意,不惮用最邪恶的念头去揣度她们。这无疑是助纣为虐,让性侵者更加难以被惩罚且肆无忌惮。我们眼睁睁看着受害女性,从可怜的受害人,被万千谣言扭曲成一个水性杨花亦或出卖身体换取利益的女性,而她百口莫辩。替她发声的人同样百口莫辩,因为不论你怎么说,总有人用一句万能的话作反驳:你太天真了。仿佛他就是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他就杵在了案发现场,观看到了全过程。他津津有味地分析,看似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实则逻辑混乱、夹杂大量无端臆测,却利用人们脑海内共同的成见和情绪,让无数人跟着信服点头,大呼这便是真相。倒头来作者大笔一挥,说一句这只是猜测不代表真相,便好似撇清了自己的关系。

是吗?你可知后真相时代,真相是被人们制造出来的。而你相信什么,真相就是什么。

但凡你对被害者施以一丝一毫的恶意揣度,并将这样的揣度发到公共空间博取大众的眼球和称赞,这种恶意就会以几何倍数扩增,成为扭曲真相的一部分力量。也许等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了,法院判决结果也出来了,那些所谓的猜想都已被证实为胡说,还有人秉持着自己的观念洋洋自得,自认洞察一切,独醒于世。因为诸如“有背景的人能够做通官方的工作”这种无稽猜想,亦能流传千古、永垂不朽呢。

所以,这些人是否有花费哪怕一秒钟倾听她们的声音?他们不用听,他们的工作是编,编好剧本,再把相关人物套进去,他便成了众人喝彩的大导演。他的观众们也不是要真相,只是想看好戏罢了。台上唱戏的,台下喝彩的,都是一群借着他人的痛苦故事狂欢的小丑。

在这个时代,思考是一种必修素质,沉默是一种可贵美德,而倾听,则或许是一种奢求。

韵之很勇敢,她敢于向大众诉说。她已经开口了,倾听便是我们需要去做的。愿人们都能坐下来,排除掉无谓的情绪,清理掉可憎的杂念,与她们面对面,感受真实的情绪和温度,那才是人世间最真切的模样。因为倾听,所以思索;因为思索,所以理智;因为理智,所以温柔。

韵之曾说,愿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被温柔以待,当如是,更需吾辈修己达人,大道践行。】

……

评论:

【大神写得真好,说得太对了。】

【一字不落地看完了,深有启发,也寒毛耸立,现在这个世道真是太难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