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78章 养怡之福(2 / 3)

王震将军评价

左景伊系左宗棠曾孙,1983年8月王震将其邀至自己家中,从晚9点到近12点,详细谈了对左宗棠的评价。谈话中,王震与左景伊共阅解放前出版的《左文襄公在西北》。

临别时,王震还将自己珍藏的盖有本人印章,签名和红笔批语的《左宗棠年谱》送给左景伊作纪念。可见王震对左宗棠的评价是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做出的。现将王震对左宗棠的评价摘录如下:

“史学界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阿古柏是从新疆外部打进来的,其实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带兵出关,消灭阿古柏、白彦虎,收复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赞扬的。”

“办洋务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爱国的,有些是卖国的。像曾国藩、李鸿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并论。曾国藩、李鸿章是丧权辱国的,左公在福建办船政局,在甘肃办织呢厂,在新疆的屯田,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

轶事典故

自比诸葛

左宗棠年轻时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小亮”等自称,后听闻林寿图以诸葛亮之“诸”(谐音猪)来讽刺他,之后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左宗棠自知有“气质粗驳”的缺点,便以“寡言,养静二条实下功夫,强勉用力”。

与林则徐结交

林则徐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闻其名。

1849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

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

左宗棠爬上林则徐的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则徐忙阻拦道:

“落汤鸡了,还做什么礼节?快去更衣!”

两人相谈达旦。林则徐叹道:

“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

临别,林则徐即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前后对联

二十三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

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苏南京,谒见赫赫有名的老乡陶澍。

陶澍是连任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是当时经世致用之用的代表之物。

陶澍对左宗棠的到来,显得格外热诚。他们有过一段缘分。

――那是一年前的春天,陶澍回乡省亲。

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

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

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