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39章 因果的惶恐(1 / 2)

139 因果的惶恐

会“反思”愿意“反思”的倭国人,救不了倭国这个民族,因为这类人太少了,左右不了倭国人的政局。而且,这次的“反思”也太晚了,有如当年原子弹落在长崎和广岛,那时,倭国人才知道他们的末日已经来临。

当然,倭国人之所以还能看到电视,是因为倭国人并没有遭到电磁炸弹的轰炸。而倭国人之所以没遭到电磁炸弹的轰炸,并不是李冰对倭国拥有慈悲心肠,而是因为倭国的国土面积太小,电磁风暴极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在海洋上的船舶。

哪怕影响到华夏分毫,这也是李冰不允许的。除非有证据证明这些船舶或人员做出了危害华夏利益的事情。

至此,或许有人又会问:主角把华夏与外国分得如此清楚,这不是明显制造分裂与不安定么?这样问的人,其实是糊涂的。那就是他把人类看成了一个整体。

人类是一个整体么?

人类如果是一个整体,当年列强就不会侵略华夏!人类如果是一个整体,非洲就不应该那么贫穷,发达国家就不会对华夏展开围堵!

从人类已有的文明史看,国与国之间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征服史。一些国家与民族在征战中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一些国家由此成长起来,成了世界的主宰。

人类历史也有和平,但和平是用来为战争做准备的;建设成就是准备用来摧毁的。

有人说自从有原子弹后,世界大战就打不起来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有了原子弹,想要打世界大战的人确实有些头痛。但这头痛也只是暂时的,当他们找到克制核大战的方法时,世界大战随时都会爆发;而又有谁敢保证,核武时代就一定不会爆发世界大战?

有人说,现在因为科技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不用发动战争就能获得相当的利益,所以战争打不起来。但是,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即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地球的资源与能源,哪怕是海水,也不能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就决定了地球不可能同时由70亿人或100亿人享受最美好的生活。

而在一国之内,穷人与富人的关系也未必会那么和谐。当穷人意识到,所谓能够勤劳致富不过是空中楼阁之时,那就是社会问题彻底爆发之时。

靠心灵鸡汤是养不了人的。要养人,得依赖真实的鸡汤。

……

现在,没有多少人会“反思”,倭国人也仅仅是被打疼之后的本能反应。

大多数人,包括倭国的大多数人在内,现在不是“反思”,而是“评估”。东方逐渐天亮,而西方逐渐天黑。

天亮的华夏大拿们,正在进行紧急的磋商。当然参与磋商的人比几人更多,大约几十人;而几十人之后将还有一个数百人的会议,接着还有一个由国家元首向全国民众发布的讲话。毕竟,从昨天到今天,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在稍事安定之后,总得给民众一个交待吧。

从昨天到今天,李冰所展现的实力,确实把华夏给惊呆了。从视频所显示的情况看,李冰在轰炸美国或倭国等国时,不但游刃有余,而且有如闲庭信步一般,美倭连手都还不了一下。这股力量,目前与华夏关系亲密,这算不幸之中的万幸。而这股力量,愿意与华夏相融合,变成华夏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华夏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因为李冰势力的出现实在太过神秘,谁知道这股力量会把华夏带向哪里。谁知道这股力量会不会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敌人又伤害自己?

另外,李冰虽然说得很坦诚,但这种坦诚也还缺少佐证,或缺少更多的事实。由此,华夏的领导人不得不小心。

有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说得轻松。有史以来,真这样想的人无不是亡国之君。事实上,有史以来的国家,就从没有哪一个治理曾经轻松过,哪怕是所谓的盛世。

治国,不是你有想法就能治好的。古人讲的“无为而治”很有道理,但如果你真的以为统治者应该无所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所谓“无为而治”不外乎是强调“为”要慎重,要少一些,不要动不动去兴大动作,那样的话,还不如“无为”更好。这里,无为是一种相对的顺其自然的东西。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劝告人们最好是少一些想法。作为个体人生来说,多一些想法最多是个人自己累一些;但如果作为国家领导人想法多了,想“为”的东西多了,那就是民众的灾难,国家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强调无为而治才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