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七上八下(2 / 2)

付平笑道:“哥,您怎么说我怎么做。我保证把咱们这个家电商城的事情搞起来。”

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在雇佣工人的问题上有个很奇怪的处理方式。

马克思经济学讲,雇佣七个人以内的工人,那就不是资本主义工厂。所以在国内,对于那些雇佣工人超过七个人的个体户们,国家可以说抓的很严。

可是对于国家引进来的那些资本商人,国家却又很欢迎他们大量的建设工厂,大量的招收工人。

随着前几年知青的返城,本来就富余很多的劳动力,变得更加富余。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才放开了个体工商业的政策。

大量的劳动青年基本上都会自己做点小买卖,小生意。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劳动力富余的问题。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不放开一些个体户雇佣工人的限制。却寄希望于那些对大陆依然抱有戒心的外国工商资本能来到大陆建厂,招工。以解决这些劳动力富余的问题。

这是守旧派和改革派之间的交锋,黄少文又不打算从政,所以这样的事情他是解决不了的。

但是做生意,把以前底下的倒买倒卖的事情拿上台面做商城生意,在现在大陆,以付平之前的身份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换个粤港人的身份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了。

盖家电商城就要政府批地,国家外汇这么紧张,公司交点美金,批地这种事情就简单了。再加上商城盖起来了,就得招工,招工起码就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问题。

比起其他城市,当年京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可是不少。虽然京城附近的国营工厂也不少,但是依然没办法解决所有回城的这些知青们的工作问题。

没有工作,这些小年轻们能干什么?除了想办法自己做点小生意的,更多的还是那些想像前十年那样无法无天,轻易就能不劳而获的过日子的人。

正所谓闲来无事,便生是非。这么多人生起来的是非,可以说已经严重干扰了人民正常的生活,甚至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国家经济正在发展,这些害群之马必须消失,由此才有了83年出现的“严打”。

但是再怎么“严打”,这根本的就业问题解决不了,这事情就是治标不治本,没个尽头。所以像付平这样愿意来到京城办企业,能吸纳待业青年的公司,政府是一万个欢迎的。

当然,八十年代想在大陆办厂,也并非只有这一种办法可行。其实还有一种办法也是这个时候很多梦想,趁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干一场的人所选择的方式。

比如之前黄少文和宋贵才他们的那个鱼塘就是挂靠在村委会吗,名头下的集体经济。

还有黄少文的大棚蔬菜,刘大成的养鸡场,李子牛家的牲畜场,还有以后黄少文打算让赵宝贵办的家具厂,基本上都是要挂靠在村委会的名头下的。

八十年代,正是乡镇经济腾飞的年代。国家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就是发生在乡镇集体经济,打败国有经济的八十年代。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所谓的乡镇集体经济,其本质上几乎可以说大部分都属于私有经济体。

比如像张建文,他们村难道还真的有人敢上张建文家门,要求他给大伙分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