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九章(1 / 3)

特色脸谱

赵匡胤(左一):勾红色整脸。在脸谱中突出眉眼的图案:眉间涂条形白底色,左眼上方画一小龙,四足俱全;右眼上方画七星图案。龙和七星均用黑色。脸谱红、白、黑三色相对,对比鲜明。

曹操(左二):勾大花面脸谱。全白脸,两道茨菇叶眉向上吊起,眉下一双窄长的三角眼,阴险狡诈,两个朝天鼻孔,隐藏杀机。

李逵(右):勾二花面脸谱。黑白脸,图案线条粗犷。画黑白色“猪腰子”眼,粗眉上吊,勾成三道弯形的风纹,意为“黑旋风”之意。左右两颊勾黑白弯形条纹,象徵李逵惯用的一双板斧。

闻仲(左一):勾金银色脸谱。采用金色整脸的画法,额门勾一神目。两眼涂画红、白两色图案,显示人物的方正、刚直。

张飞(左二):勾二花面脸谱。黑白脸,脑门正中画大“猪鼻云”图案,粗大的黑眼窝向上伸延,左右面颊两红色小点,形像粗犷耿直。

马武(右):勾五色脸谱。脸谱上部为黄色,勾有猛兽头部图纹;眉眼运用黑白脸谱的洗笔画法,富立体感;颊部和颌部分别涂绿色和红色,以表现人物的凶猛性格。

王彦章(左一):勾二花面脸谱。黑白脸,由鼻尖往上画一粗黑线条,至额顶时成三角形,黑白色间运用“洗笔”勾法,以见灰色层次。两眼加黑色鸡爪纹,面颊点红,蝌蚪状黑眉朝上吊起,脸谱粗野而见豪气。

钟无艳(左二):勾旦角二爿脸谱。从鼻梁正中把脸分成两半。半脸俊扮,表现人物善良正直等美好的内心世界;半脸勾脸,全绿色,额画半边“猪鼻云”形,黑眼圈,眼尾向下画鸡爪纹,面颊五小点红色梅花图案,表现人物的刚强勇武和她原是“丑女”的外形。

粤剧代表人物

红线女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刘胡兰、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红线女的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红线女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有40多年是学习、工作、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党和政府的教导、支持,人民群众的哺育,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的关怀鼓励,使她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创造天地。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她全心投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虽有过坎坷,却不改其志;她始终牢记毛主席在1958年给她的信中提出的希望,身体力行,努力做“劳动人民的红线女”。红线女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和人生道路证明,她真正成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家。对于红线女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党和人民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嘉奖。

郭凤女

广州粤艺发展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正印花旦,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学生,红派艺术的传人。她在7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后的二十年间,主演过各类题材风格的长、短剧数十个,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拦马》、《王子与蛇仙》等刀马旦应工的武打戏,也有《宝玉哭晴雯》、《红娘》等花旦应工的文场戏和《山乡风云》、《家》、《白燕迎春》等现代戏,更有《刁蛮公主憨附马》、《打神》等红派名剧。她的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功架扎实,嗓音甜润,唱腔优。

罗家宝

粤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顺德人,家父罗家树是著名的掌板师傅,叔父罗家权势著名的粤剧演员,香港粤剧演艺名人罗家英是他的堂兄弟。罗家宝自幼生於戏剧世家,从小受到了粤剧的熏陶,对前辈艺人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顾集取各家之长,并结合个人的声音条件,创造了独树一帜好听好唱的“虾腔”。

“虾腔”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音质厚实,共鸣犟烈,行腔不事雕饰但极具堂皇华采,高音区域虽然非其所长,但他能根据本身声缐特点,发展出一套跌宕有致 。因其小名“亚虾”,“虾哥”、“虾腔”之名由此而来。罗家宝的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文,风流倜傥。并被誉为“小生王”。首本名剧《柳毅传书》历演不衰。

文革十年后,他从小生转攻官生,饰演了《血溅乌纱》中的清官严天民、《袁崇焕》中的主帅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诗人陆游,在粤剧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艺术形象。 2002 年元旦的粤剧新年盛会上,罗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授予的粤剧“突出成就奖”。叱吒了舞台整整一个甲子的罗家宝在2002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从艺60年粤剧艺术系列活动”,包括巡回演出、推出个人自传录、个人曲集、艺术展览和艺术研讨会。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第四节 经典剧目

早期的传统剧目,江湖十八本,全为早期演员的“开山戏”。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同治中期),有所谓“大排场十八本”,即:《寒宫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刘金定斩四门)、《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辕门斩子》)、《四郎探母》、《酒楼戏凤》、《打洞结拜》、《打雁寻父》、《平贵别窑》、《仁贵回窑》、《李忠卖武》、《高平关取级》、《高望进表》、《斩二王》(即《陈桥兵变》)、《辨才释妖》(即《东坡访友》)及《金莲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