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九章 王守仁(1 / 3)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生于成华年间,此时政治**、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称之为“真三不朽。”

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郑氏娠十四月生文成公于余姚,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辰时卒于南安,享年五十七岁。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据传,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

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

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其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

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十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如十三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

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

思想也比较怪癖,很多私塾先生一直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思想: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此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让当时之人,大为惊异。

当时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下来的诗作。

其父亲王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带他去塞外,领略大漠的浩渺。

也是在那时,他看到了蒙古人,也了解到了蒙古人和中原人,这两个不同生存之道的民族之间,无法调和的仇恨。

这一次,王守仁诞生了第一个为国家效力的念头。

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作出了反应。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劈头盖脸地向王守仁打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此事过去一会儿,王守仁又平静地说道:“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实际,多谢父亲教诲。”

王华十分欣慰,笑着说道:“不要紧,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将来努力读书,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现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

“喔,你想干什么?”

“做圣贤!”

这次王华没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复——一个响亮的耳光。

心中念想:“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毁在这小子手里了。”

这位怪人,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