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3章(3 / 3)

动(阳)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促(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囗,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囗哉!〔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促主阳盛之病。促、结之因,皆有气、血、痰、饮、食五者之别。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也。

结(阴)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假)为殃病属阴。结主阴盛之病。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积聚。

代(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脉也。

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数而时至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涂。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根据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主病诗〕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脉经》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脓血。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