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六十一章 锦衣卫(1 / 2)

虽然大部分现代人对“天地会”的认识都来自金庸小说,但真实的历史天地会确实是存在的。

杨无端读书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历史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历史演变的论文,其中天地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地会出现在清朝,最初是一个带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地下抵抗组织,传说其建立者为明朝朱家的后人,因为“朱”是红色的意思,所以内部将带头大哥伪称姓“洪”。

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天地会在日渐膨胀以后出现了分裂,清朝中后期已经不再有明确的以“天地会”名义进行的反清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三合会、小刀会等较大的分支。建国后三合会移居香港,他们保留了入会者给洪老大上香的仪式,对外偶尔也自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

快速地在脑子里过了一篇天地会的资料,杨无端鄙夷自己,她早该想到的,既然如今是端朝代替清朝接续了明朝,那么出现天地会也算是合情合理。

她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人,猜测那人对天地会有多少了解,是多么或是少于她?

坐在杨无端对面的是一位三十余岁的男人,这年纪的男人说青年好像多点沧桑,说中年好像又太早,她只能根据相貌来将人划分为“叔”或者“哥”。

这位大哥的相貌长得很平凡,勉强可以算是端正温和,让人看了不起反感,却也不能留下太深的印象。据说这是选择情报人员的通用标准,杨无端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他正穿着一身锦衣卫的金色飞鱼服。

如果要让此刻的杨无端选择她今世短暂的一生中最精彩的一天,她肯定会投今天的票:中榜眼、游街、遭遇恐怖袭击,在死里逃生之后,又被直接带进了传说中有进无出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杨无端觉得她完全可以提前写回忆录,然后后半生都借着回忆今天来打发无聊。

===

与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并不是一座阴森恐怖弥漫着血腥味的老建筑,相反,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北方民宅,四合院套着四合院,木料和瓦砾之类的建材都是新鲜的,地面的青砖完整无缺,砖缝里没有长草,甚至深黑色的瓦片上还没来得覆盖青苔。

杨无端跟在那位据称姓牛的锦衣卫千户后面跨过高高的门槛,慢慢地走进北镇抚司衙门,闻到一股因北郢降雨稀少而久违的湿润气息,不禁精神一振。

她前世就是南方人,穿越以后的大部分时间也住在临江的信阳城,所以对空气湿度很敏感,这时稍有些奇怪,她感觉到的湿度就像正站在水边,但眼前的四合院里干巴巴的,别说贮水池,连个水缸都没有。

不过这点疑惑也就是一掠而过,并没有在她的思绪里停留很久,她要烦心的已经够多了。

牛千户推开东面的一扇房门,先迈步进去,杨无端脚步不停地也走进去,她身后本来跟着的锦衣卫却驻足,四个人分成两边守住门。

这房间布置得像一间书房多过会客室,门窗都在南墙上,空荡荡的北墙上悬着一幅黄绫,下方香案供奉,应该是皇帝的御笔赐字。其余的东墙和西墙都密不透风地嵌着书架,上面摆满了厚厚的书籍。

或许不是书,杨无端推测,档案的可能性更高。

牛千户先至香案前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杨无端想,果然是御笔。又想起杨府也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供着皇帝的赐字和圣旨之类,长年香火不断。但杨瓒明显比人家牛千户少了敬畏之心,每次都只草草作个揖。

她也不费那个事去看黄绫上到底写的是什么,通常为了尽可能的防止墨迹褪色,都会在黄绫外头再蒙一层厚重的纱,就她那近视眼儿,算了吧。

杨无端习惯性胡思乱想这会儿功夫,牛千户已经拜完起身,伸手一引:“杨公子请安坐。”

这是他自我介绍以后第一次开口,声音和平凡容貌相比却突出许多,浑厚低沉,每个字都仿佛是从胸腔内震颤着发声,自带立体环绕效果。

西墙的书架前方摆着一溜长椅,他示意的位置正是上首的一张,自己却撩起长衫,先坐到下首。

锦衣卫千户是五品武官,杨无端的榜眼授职应该由七品翰林开始,但文贵武贱,翰林又是文官中最清贵的,官场上的武官遇到了都会谦让一二。不过这是说通常的情况,锦衣卫名头太响,又直接隶属皇帝陛下,还真没那个文官敢在他们面前摆架子。

但是杨无端想了一想,他称她为“杨公子”而不是头衔,那便是冲着杨瓒的面子,她也无须太谦虚。

向牛千户作了个揖,她侧身慢慢地坐进椅子里,到底不敢表现得太托大,屁股只沾到椅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