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十四章 庙会(2 / 3)

路上不时遇见提着灯笼的孩子们,他们三一群俩一伙的,兴高采烈的交换着各家新奇稀罕的食物,或者是男孩子点着拆散的小红炮,在用一种他们自己制定的方法比试着。

快到半夜的时候,炮声早已经停息下去。大人们还要守夜,都聚在一起闲谈或是玩扑克牌、推牌九,或是打麻将。孩子们疯玩了半夜早就精疲力尽了,在守夜的时候,坐在旁边眼皮直打架,一会功夫就再也战不过周公,都上床睡觉去了。等大年初一早上一睁开眼,就会看到枕边的一身新衣服和枕头地下的压岁钱,所以这个晚上,人人都是带着一个甜美的梦进入梦乡的。

一九九二年的春节,在人们期盼中来临,新的一年就拉开了序幕。过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又开始了忙碌,不过这回忙的都是走亲戚。按照习俗,从正月初二就拉开了走亲的序幕。正月初二拜舅舅,正月初三拜姑姨妈,正月初四拜丈人。正月初五这一天消停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恨穷日,到了这一天,每家都会吃一些难吃的饭菜,就是忆苦思甜,和过去的穷日子诀别,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正月初六到十一走六亲,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家家户户要放烟火,嗑西瓜籽,还把饺子包成老鼠的形状,据说吃了能够防鼠疫。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挂花灯,还在上面贴着灯谜,人们一边看谁家花灯的手艺好,还一边猜测着谁家的灯谜与众不同,比较费解,那么这家人就在这一年的比花灯时,夺得头奎。

在农村中还要很多陋习、很多讲究,都是针对女子这些弱势群体,在古代,女子们被要求裹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还被限定一生都要围着三台转,第一是不下饭台,就是一辈子就这个家庭做免费厨子。第二不下井台,就是一辈子为这个家庭挑水扫院,操持家务,做免费保姆。第三,不下机台,就是有空就织布纺棉花,不能有一刻空闲,否则就会受一些恶婆婆的打骂,在古代,媳妇们的地位很低,这才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说法。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民俗:初三、十三、二十三,女子动针妨丈夫。七丁八瞎九玻璃花只说,也就是为了让女人们在正月里歇一歇。大意是初三、十三、二十三这几天,不要做一些阵线上的活,否则会妨克丈夫。初七、初八、初九,这三天不要做针线活,否则会妨克自己的孩子。这些事情可是张依曾前世闻所未闻问的,大大的满足了她的好奇感,原来在山村里还有这么多新鲜事。

在这当中还穿插着一些歌舞班子到每个村的巡回演出,里面就属山花婶子他们,李家庄的那一支歌舞班子最好,能弹会奏的,再加上一班子女人扭秧歌,在各个村都掀起了*。可真让张依曾这个穿越过来的心灵应接不暇,感叹万分,每天和玉秀带着依然三人东跑西忙的,简直快乐疯了。

再有五六天才要开学了,作业早就在刚放假的时候做完了,对于学业,张依曾从来就没有往心里放过,对于她聪明的大脑来说,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她现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农村的民风和民俗上,这其中洋溢的精神和热情,要比城市中干巴巴的人情关系温馨得多,这一点在前世就是她非常向往的。只是奶奶看了会皱起眉头,不满的唠叨一会,可张依曾打定了主意,她可要好好的享受着美化的田园生活。

正月十一这一天,龙马镇上有庙会,听说还有县城来的戏剧团露天表演,村里不少人都要去观看。张依曾姐俩再三央求奶奶,才得到奶奶允许跟着玉秀妈一块去。可是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依然不能去。奶奶的理由是:你姐都到镇子上上初中了,就是挤散了,也认识回家的路。你还小,丢了怎么办?同时还答应带依然去南王庄的姑姑家走亲,这才摆脱了依然的不依不饶。

戏台搭在龙马镇的北头,这里有一块向阳背风的地,雪早就化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她们这一行人一进镇子就能看到戏台子。镇子上早已就人群熙攘,原来今天也是新年后第一次的开市。街上也有很多人卖一些糖葫芦、芝麻糖的,还有吹糖人,卖干鲜果品和各种点心的。由于快开学了,孩子们的文具也开始走俏起来,同时还捎带着各类玩具。

“大娘,你今天不用开市吗?”看着路两旁摆摊子的人热情洋溢的招呼声,依曾不禁好奇的问着玉秀妈。“不忙,人们年前刚做了新衣,正月里是不会有人做衣服的,我们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再开张,到那时正好就赶上做春装。”“偶!”张依曾这才恍然大悟。

不一会儿,戏就开演。演过前面一番精彩的打斗后,后面部分一个老旦上了台,咿咿呀呀的唱了老半天,让人昏昏欲睡。张依曾看看周围的人都津津有味的听着,便也就强忍着。好不容易等着名老旦下了台,天已经快到中午。台上暂且休息,下午接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