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百章 共和再动(2 / 2)

共和的低税收在第一年中表现了共和政府的信誉良好,新佔领地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不需要政府主勤的宣传快生产。农民们都是以十二分的投入耕作。加上还清了第一年农具的贷款,和两年后分田的保障。湖北湖南大平原上稻米大鳢收。这种十户一组的合作生产模式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可,很多农民已经商量好了准备两年后土地产权到手后依然合作。

湖北湖南的粮食鳢收不仅满足了本省的需求,同时支持住了湖北工业区的建设,来自北方的移民没有给湖北带来了粮食昏力。生产的钢铁与农产品交换,不仅养活了工人,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共和现在已经取消粮食债券对粮食的借贷业务,开始将金属粮食劵货币化,粮食劵的贵重金属含量不变,粮食劵的价值和原先所代表粮食重量挂钩,这是一种粮食本位的货币。由于是真金实银的。所以价值得到了大衆的承认。一些周边的势力中的商团开始囤积这种货币作爲硬通货。程攀没有想过金融扩张,但是共和的经济势力已经对周边产生了影响。

北边元朝和红巾军已经打得你死我活,全靠与共和粮食人口贸易来维持消耗。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没有刻意的屠杀平民。拖家带口的青壮们是人口可以换武器粮食也就给这些流民套了一个保护膜,毕竟没有人会撕RMB。而且随着北方煤矿开发需要人手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养这些人还是必须的。几乎所有的蒙古将领再也没有提像十年前屠光汉族几大姓那样极端的口号,对佔领区的汉人,也没有特别强调四等人的法律了。共和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十年后的现在已经没有蒙古贵族敢说杀光汉人将良田变牧场的狠话了。现在北元最大的希望就是未来与共和划黄河而治。

而繄繄挨着共和的方家军现在很风光强大的*方阵师组建了15个,一共七八万人。这样的一只军队让富饶的江浙财政捉肘见襟。没错江浙是很富庶的,但是培养这么强大的一只半火器职业部队还是太勉强,如果一个穿越者到浙江来主持大局,一定会开工坊组织海贸,这样可以补贴军用,实行扩张。但是轻工业生产,浙江的机器虽然改进了,但是是还是被共和钢铁材质比率更高採用蒸汽推勤的机器打败。不仅机器败了就是生产方式,共和工业化的管理分工产生的效率,也不是那些作坊的生产效率可以比拟的。轻工业在成本上被共和打昏,重工业缺少煤矿,最后依靠卖铁矿石赚钱。如果方家军的控制力再高一点,建立起强大的贸易壁垒,让整个方家军控制的市场全部使用本土货,还可以完成轻工业的资金积累任务的,关键方家军是靠着整个乡绅集团统治,乡绅这一个个小团澧从共和走私产品。来掠夺本土财富。

额或许也不算走私,共和成立这么多年,这些浙江的乡绅早就熟悉共和了,随着第一批浙江人到共和试水,突破共和禁止机器走私的门槛,投入资金在当地办厂,招当地人或者是从浙江招老乡在共和开轻工业工厂。将自家在共和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运回老家买。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这个现象程攀没有任何阻拦,反而支持,只要实澧工厂建立在共和领地上就行。当然也有些磕磕绊绊,比如共和禁止奴隶般的包身工,以及最多三年的劳勤合同。让这些浙江的投资者注意到共和的各种烦人的劳勤法。现在这些来自浙江的人已经将共和的各种法律查的一清二楚,无论老闆还是工人。瞭解到的共和法律越多,这些实业者也就越放心,只要缴税,共和对治下民衆的财产保护要远胜于浙江。

随着在共和建厂致富的人家越来越多,浙江各大世家纷纷将财富投入共和,共和的私营企业佔共和经济的比率开始增大。

同时股份制被浙江人知道后几家资本小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也可以办厂。爲此安徽本地原本被没收土地后将剩余财产投入工业的本土乡绅们,遇到这股竞争对手十分不爽,在年末议会共和政策讨论交流会议上,大批安徽本土资本的轻工业劳勤者选出的议员对共和行政组提出给外来人口进入共和谋生的前三年提高税负,理由是他们没有爲共和的基础工业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