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四十三章 名门之后(1 / 2)

张智的母亲是银城东南街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她的家世可不一般。

母亲名叫杨淑贤,有姐妹五人,除了老二定居在成都,其余姐妹四个都住在银城。每年春节回银城,张智都要和朱墨到三个姨家去拜年。

跟张智的几个姨见过几次面后,朱墨的脑子里就老是盘旋着一个疑问。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她问张智:“你那几个姨为啥长得不太像亲姐妹呢?”

“是吗?我怎么没看出来。”

“多明显啊,看脸型还有身材,我觉得大姨和四姨是一个类型,二姨、小姨还有咱妈是一个类型。”

张智没有对朱墨的分析作出回应。朱墨也就悻悻的没再问过。

有一年过年,又去大姨家拜年。大姨家住的是平房,因为天冷,两个老人年纪也大了,大姨的儿子就把一个灶口四周留有宽宽的灶台的大煤炉,搬到了大姨和大姨父的卧室里,好让他们一边取暖,一边在卧室里就可以熬点粥什么的,也不用大冷天的往屋外的厨房里来回跑。

朱墨和张智来了,就被大姨和大姨父让到了卧室里,四个人围坐在炉灶旁,伸手烤着火拉着家常。

大姨说:“年纪大了,觉少了,每天我跟你姨父凌晨两三点就起床了。”

张智问:“大姨,那您和姨父这么早起来都干点啥呀?”

大姨说:“我围着炉子烤火,看着熬点稀饭,你姨父人家每天要忙着写书呐。”

张智问:“俺姨父写的什么书?”

大姨说:“红楼梦。”

“啊?大姨父,真的吗?”朱墨睁大眼睛看着姨父。

大姨父已经七十多岁,清瘦的面容十分的平静慈祥,给朱墨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老人退休前在银城市文联一直从事文字工作,他知道朱墨在西城日报当记者,就接着大姨的话说:“我是在写红楼梦。要说,这也是老生常谈。大家不是都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而是高鹗续写的。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到底有什么不同,时间一长,就想自己试着写写后四十回。”

朱墨登时肃然起敬:“大姨父,原来您是个红学家呀。”

“红学家可谈不上,就是喜欢。”说着,大姨父从藤椅上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拿过一摞稿纸给朱墨看,说是他拟写的大纲。

朱墨一边认真地翻看,一边听大姨父讲他对后四十回情节和人物的构思和设想。朱墨真是打心里觉得这个大姨父真的是了不起。

从大姨家回来,朱墨就和自己的公公婆婆说起了大姨父写书的事,婆婆一听,一下就来了兴致。

“几个姨你都见过了,成都二姨的照片你也看到过,朱墨你发现了没有,我们姐妹几个长得不像。”婆婆显然有许多话终于有了机会跟朱墨讲。

“嗯,好像,是。”朱墨装作想了一会儿,故意吞吞吐吐地回答。

“那是因为我们姐妹几个不是一个妈生的。”婆婆好像没有想隐瞒什么。

听婆婆说这话,朱墨拿眼瞟了张智一下撇了撇嘴,那意思是说:怪不得那天你不答我话,原来是这种情况啊。

婆婆接着对朱墨说:“我们杨家祖辈上可是清末的头品顶戴、两广巡抚,我爷爷家的老宅子杨氏庄园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府第,现在还保存的好好的,啥时候你们有时间让张智带你去看看。”

婆婆神情飞扬,边说边让小姑子张婧到卧室,把一本银城市的市志拿给朱墨看。

市志上写着,杨氏庄园在距银城市西部二十公里外的东回村,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分三区六路二十二个院落,建于清末,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浑庄重。

婆婆看朱墨一脸敬重的样子,就接着说道:“我们杨家的家训有一条就是,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