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牛年大吉(2 / 3)

原来,京城人称“惹不得”,一点都没夸大呀!

这称号,太含蓄了!狱卒们一提起来两眼泪啊——误导,这是严重的误导,俺们只知道签判大人对人从来笑眯眯,听说“惹不得”这称号,还以为他嘴会说,为此俺们准备了滔滔的言语,就等他开口问,没想到啊没想到……

此事过后,谁还敢跟赵兴提条件?

原本狱卒们也想在海贸中插一脚,如今他们只求赵兴不来找事……嗯,赵兴不找事,他猛烈地夸奖领头闹事的人勇猛过人,夸得人都不好意思。

当然,这么勇猛的人待在大后方实在浪费人才,西夏那里正天天打仗,京中禁军总想抽调密州骨干,别挑了,就他!而后,枢密院立马接到赵兴推荐,一纸公文把他们都调前线去了西夏……此后,这几个人的杳无音信,无人关心他们是否存在。而其余的人则唯恐自己被当作卜庆第二,被赵兴怒火波及。于是……

剩下的事就是张用的活儿了。

二月,苏轼进入贡院前,特地写了名为《刘向优于杨雄论》的文章悄悄送给李廌。因李廌住在马梦得那里,苏轼托其将文章带往李家。不巧,李廌恰好当日外出,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就占为己有,并回去认真揣摩。

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李廌的口吻一挥而就。而李廌则因心情烦闷而表现不佳,大失平时水平。

阅卷的时候。苏轼认为第一名肯定是李廌,等评阅完考卷拆号时,发现第一名是章援,而文笔与章援相同的章持则排在第十位……李廌最终落第。苏轼为此事懊悔不已。

然而,宋朝有律:凡朝中相侯子弟均不得列为科举之首。故而殿试时,章援从第一变移至第五,如此,章援也就与状元擦肩而过。章族为此很不忿,将章援当“状元”录入族谱,以示纪念……

三月末,朝廷再下旨意,诏令诸路经略司护耕——这活是团练的活。

在农耕文化下,每年的耕作都是一场重头戏,团练的存在就是在耕作开始的时候,保护农民不受盗匪的侵扰,在收割的时候,不受盗匪的抢劫。这护耕活动是团练每年的首要任务,它在一场傩舞中拉开序幕。

其实,现在雪仍未化,可是朝廷已经迫不及待了,生恐今年耕作晚了,导致灾荒。地方官员也忧心忡忡,望着白雪皑皑的田地唉声叹气。

傩(nuo)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周代称傩舞为“国傩”,纳入国家礼制。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

田头,几名团练正拿着一个鬼脸面具在那里跳着古老的傩舞,舞傩者称之为“团将”,他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驱鬼仪式结束后,当地最高长官上前焚香祷告,并将一杯酒水祭告天地后,洒在锄头与犁上……然后,大家都傻眼了。

遍地积雪,从哪里下锄呢?

赵兴这时的身份是团练判官,他正与张用骑着高头大马在田头巡视,一队马弓手随在他们身后,左右巡查,张用指着田,也在发愁:“今年恐怕是个荒年……”

赵兴回首望望团练队伍,漫不经心的回答:“是呀,听说辽国那里已经赈济了七次了,我们这里也赈济了十余次,这样下去,农夫们该发愁了。”

赵兴话里带有了那股懒洋洋的腔调,令张用很诧异,他抬眼看看赵兴,醒悟过来:“也是,我们倒不用太愁。密州团练没有剩多少人种地了,海贸的收入足够养活自己了,可农夫呢,我还是担心,万一农夫饥饿难耐,密州盗匪四起,恐怕我团练就难受了。”

赵兴晃了晃马鞭,指点一下身后的队伍,说:“看看你身后,你还用发愁吗?”

密州团练现在发了。

自从年夜宴上,密州团练敲动大鼓奏响《黄帝炎》,鼓声眨眼间传播到京城。随后,那队表演的团练被招入禁军,编入京城殿前司,专门替皇上演奏。张用因为训练出这拨人手,受到朝廷的嘉奖。年后,朝廷的京东路防御重心渐渐的向水军倾斜,张用这里新近得到七个指挥的编织,使他统辖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个指挥。

二三月份以来,朝廷逐次向密州调集军力,从厢军中划拨出不少兵力,逐步在张用这里归建。而财大气粗的密州团练从里头精选了五百人,组成了骑军一个指挥,另有步弓手六个指挥。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至于其他的人,赵兴已经按照他们所长分流下去,现在这群待遇优厚的士兵,拿着厢军想也不敢想的家俸,正在踌躇满志的寻找着发泄的机会。

按朝廷的说法,张用的任务是在年底编练出十个指挥的兵员,如果他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已经训练好的十个指挥便会调入禁军,朝廷会在明年把他统帅的总兵员增加到二十个指挥,而水军则一直任由他统辖,进行海战训练。

由于这群新兵员迟早要归还朝廷,赵兴与张用都没打算让他们了解老团练们做的私活,不过另一方面,那些团练们的家眷倒被分派到个个作坊,充当劳力。这让他们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

骑兵们风一样的刮过田野,等地方官员做完了戏,赵兴他们也收工回营,有这一队耀武扬威的骑兵存在,哪个不开眼的强盗敢来找死。

密州团练的耕作活动比县上晚好几天,等赵兴忙碌完了县上的事情,他开始召集团练属下的务农人员,开始自己的耕作。这天,他站在一张奇怪的犁头上,正跟团练们的农庄头领讲解着新犁的操控。

“人都说: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说明十亩地够养一头牛,还能够让小日子过的很滋润。今天我来给你们说说这个马,与这张马拉犁。

别笑,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马拉犁,看到了没有,它的犁头是三张斜斜放置的圆盘,这就叫圆盘犁,乃是遥远的西国,一个叫德意志的国家,农夫最喜欢用的马拉犁。瞧,这就像一辆三轮车,人站在后面的支架上,身体的重量会将三个圆盘压进土里,然后一手扶犁,一手挥鞭,就这样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