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百章 人世真局促(2 / 3)

相比《锦绣万花谷》所涉及的层面之多,赵兴这套书只是单方面的知识,所以他面对宋人所创造的辉煌,他充满了谦逊:“这本书只是代表了现在的成就——大宋现在的成就,但我相信,有了足够的信息交流,我大宋匠人们会创造出更多的样子。我希望这本书仅仅是个台阶,能够让首饰匠人从这些图谱里了解足够的信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让思想插上翅膀。”

赵兴像抚摸宝贝一样的抚摸着那一车书,唐棣觉得,刚才对方将那匣子宝石递给他时,态度也没有如此尊重。他顺手从车上抽出一本书,上面写着“天字甲二十四:戒指目”。

面对这些足够装满一车的厚重图谱,唐棣觉得被里面的文化气息压的喘不过气来,他翻了几页手中的书,小心翼翼的轻声说:“啊,赵兄,我其实觉得祖母绿做戒指,衬不上宝石的光辉,是不是该做的显眼点,比如簪子、步摇……”

唐棣五个夫人也说不出话来,呆呆的看着赵兴从车上翻出三十来本书,塞给自己的丈夫。赵兴接着说:“抱歉,这些图谱还没有出书,所以无法让你带回家去看……哪,这三十多本都是最流行的发簪图样,你看一看。”

这时,仆人们已经从库房提出来象牙骨刀,唐棣已经无心一个一个查看骨刀的形状,他招呼自己的五名夫人,一人分了六七本书,挑选自己心爱的样子。

趁着唐棣与他的夫人全神在图谱上,赵兴借入厕的理由逃出会客室,廖小小看到他的样子,身体动了动,打算追出来,但被淑夫人拽住,只有陈伊伊脚快,她一头撞了出来,紧紧的拽着赵兴的袖子,一溜小跑,边走边说:“兴哥,给我一个话啊,给我一个话啊。”

赵兴摸了摸怀里,怀袋里陈伊伊做的小桃人搁的慌,他掏出小桃人,塞进陈伊伊手里,拍拍陈伊伊的脸,笑着说:“总得有了理由吧——这样吧,今年秋天,我们背后的那座大城堡就装修完毕,那时,借着搬进新屋的功夫,我就正式迎娶你。”

陈伊伊止住了脚步,眺望着半山坡上的城堡,咬着手指说:“不行,他们太慢了,我需从越国封地再调来三千工匠,嗯,你放心,敢怠工的,我将他剥皮抽筋点天灯,决不让他好死。”

赵兴笑着拍拍陈伊伊的小脸:“小小的人儿,说话怎么如此凶恶,行,你催着点,争取今年我们住上大房子。”

屋里那一头,直到日落时分,唐棣才挑好了首饰花样,临告辞时,他直恨自己买的宝石少,因为他已经挑花了眼,觉得非有三十多颗宝石才能把他中意的簪子都制备齐整,可惜他的财产不允许。

此后的日子一天天度过,正月的狂欢过后,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整个国度的情绪都懒洋洋的。二月,陕西地震,这么大的灾难都没让人打起精神,除了在苦难中煎熬的陕西百姓外,其他人都在懒洋洋的过着日子。

其实,这一年,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在焦灼不安中数着日子,元宵节辉煌的太平灯没有给百姓带来应有的喜庆。这一年,不出赵兴所料,又是一个灾年,阴历三月二十日,亦即公元五月四日,立夏过后第五天,杭州依旧大雪飘飘。在这一天,苏轼写下了他在元祐四年的第一首诗《送钱穆父知越州雪中作诗见及三月二十日》:

雪知我出已全消,花待君来未敢飘。

行避门生时小饮,忽逢骑吏有嘉招。

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知有黄公酒垆在,苍颜华发自相遥。

与此同时,苏辙出使辽国四月后,返回宋国,他这样描述途经科尔沁的见闻:“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辽人没有在意自己的气候变迁,所以后代历史学家以苏辙这首诗作为依据,认为从1089年开始,科尔沁草原的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退化为半荒漠化的疏林草原。

其他人看到苏辙这首诗,对诗中所透露出的情报并没有感觉,这首诗是苏辙回京后,回复给苏轼的,赵兴看了惊出一身冷汗。

北方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旱后,已经显露出加速恶化,这也意味着:战乱又将来临了。

丧钟已经敲响,哭泣的有几人?

没人,大家都忙于党争。

赵兴看不到其他人的动作,只看到苏轼埋头于实事。伴随着春天的来到,苏轼开始召集团练效用整修西湖,他命人用湖泥葑草筑堤,后人称之为“苏堤”。“苏堤十里柳丝垂”,堤上筑六桥,自南而北六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故而有“六桥烟柳”一景。

苏轼在湖中最深处立三塔,做水线标志,此后被人称之为“三潭映月”。为防西湖淤塞,还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

若干年后,陈公川在越南西贡也仿建了苏堤六桥,六桥原名照搬,其中的跨虹桥边有座小丘,丘上有座笔形小塔直指蓝天,塔上着有“写青天”三个汉字……

苏轼是个风雅的人,他手下有两员能干的大将,一个是高俅,一个是赵兴。高俅处事精细,他会把苏轼需要的文书与档案整理的井井有条,而赵兴的强项在于组织。原本的历史上,高俅负责后勤,苏轼马不停蹄、事无巨细的指挥人手进行疏浚工程,但现在有了赵兴,他连具体指挥工作也可以撒手了,只需要在大方向上加以指导就行。这让他有时间继续风花雪月。

这一年,苏遁也长大了,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最活跃的时候,加上苏轼有心让他跟着赵兴以便能够照顾他多病的身体,所以苏遁跟着赵兴跑前跑后,太阳底下倒晒的很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