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百零二章 配方泄露(2 / 3)

自打青瓦台建成,苏轼就嚷嚷着要在楼顶平台举行夜宴,此外,廖小小这一年很少公开演唱,苏轼还想着在楼顶平台上举行小范围内的夜宴,能再度聆听廖小小的歌唱。

廖小小对这种要求非常欢迎,她是个习惯了被万众举目的人,最近这段子家居生活,让她觉得有点落寞,所以她一直盯着苏东坡,见到苏东坡跟赵兴说话,还指着上面的平台,她赶紧凑了过来,清脆的说:“学士,我早想着请你呢,湛琴琴再有几日就要回京城,我打算请班子里的几位小唱,在中秋节尽歌一曲,做告别宴。

学士有心,不如我们就定下日子吧,学士的‘千里共婵娟’传遍大江南北,中秋时分,登高赏月,惟愿学士再赋新词。”

廖小小太有主角意识,今天的主角本来是陈伊伊,她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裙,头上戴着全套的唐人郡主头饰,还剃了眉头,像唐人一样画上短而粗的“叠山眉”,两腮涂满了燕支(胭脂)……要不是赵兴阻止,她会按照唐代的习惯,将牙齿染成纯黑,完全重现唐代艺伎、现代日本歌伎、宋代越南新妇妆的模样……

今日在场的官员,大多数对陈伊伊的身份心知肚明……咳咳,陈伊伊的身份与乐至县主的身份一样,在当时都是个禁忌话题,大宋朝很多官员心知肚明,他们对本国一名普通官员娶了越南郡主的事情颇为自豪,但这事不好宣扬,毕竟按照儒学观念,对待四夷的态度要高于本国国民,这样一个外藩驸马,拿他做一个小官是不符合传统的。想当初如果不是苏轼罩着赵兴,估计群臣会将这项隐秘揭开。

但现在,这项隐秘已经成为一个禁忌。乐至县主的事情已经与陈伊伊的身份交织在一起,太皇太后在那里瞪着眼睛,似乎小皇帝在频频收到自己姐姐的礼物之后,也倾向于保持这项秘密,所以,群臣也不约而同地对这件事选择了无视。所以,陈伊伊今天的打扮,虽然有点逾制,甚至有点僭越,但大家都假装没看到,专心致志的欣赏《西厢记》。

别人没看到,苏轼不能对陈伊伊那嘟着的嘴视而不见,廖小小虽然竭力抢镜头,苏轼只能不置可否的笑着,转而问陈伊伊:“弟妹觉得这提议怎样?”

论规矩,陈伊伊不应该被称为“弟妹”,可论规矩,陈伊伊一个妾室的身份,也不应该穿上华丽等同于郡王的服饰,既然后者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苏轼的称呼提高了一个档次,称伊伊为“弟妹”。陈伊伊没有领会到苏轼称呼上的尊敬,她刚才生完气,如今已经气消了,正躺在赵兴的怀里,完全没有听到苏轼的问话,一边对着指头,一边唱着赵兴教给的新歌:“今天我要嫁给你了……”,唱腔中充满了幸福。

宋代关于歌词有俗雅之争,柳永代表的是俗词,或者说是通俗唱法,苏轼代表的是雅词,一番争论过后,苏轼胜利了,词学走向了大雅,而俗词走向了市井。陈伊伊现在唱的都是用俚语谱的歌,这在宋代属于俚歌。并且陈伊伊也没学会几句,翻来覆去就是几句词,但苏轼却不敢小看,因为歌词婉转,倾泻出那种出嫁女的忐忑心境。

苏轼听了一会儿,试探的问:“怎么这歌只有半阙,后半阙呢?”

陈伊伊这才如梦方醒,一边玩着两个指头,一边幸福的说:“后半阙歌词我不喜,怎么她嫁了一人,还想念着别人的好,所以我把后半阙忘了,学士大才,能为我补上后半阙吗?”

苏轼被呛着了,他转过脸去,继续欣赏《西厢记》。陈伊伊犹在那里嘟囔:“秦学士将这《莺莺传》改成这模样,听着美极了,老师若无空,我找秦叔叔。”

陈伊伊前面一次开口,还把苏轼当作平等人看待,接下来开口,已经认同了赵兴的身份,用赵兴妻妾的口吻称呼苏轼与秦观。稍作停顿,她才想起来回答苏轼的问题:“八月十五啊,兴哥,八月十五之前我们是不是要来一歌舞伎,如此,不如就定在八月十五——中秋夜宴,这名字听起来雅的很。”

廖小小很会察言观色,陈伊伊开口的时候,她没有插话,等到陈伊伊决定了,她马上添油加醋:“楼顶平台能够容纳二百人,每家十口,楼上能容二十家,其余的就在院子里,再让班子里其余的人散布于四处,也算是中秋同乐,相公看如何?”

赵兴仰脸看了看背后的青瓦台,再环顾一遍周围的院落,点头同意了廖小小的建议:“这得请一些熟人,请帖提前散发出去,核定人数,再根据人数规划场地,小小,这事你办吧。”

小小响亮的答应下来:“中秋时分,让他们培育好樱花,到时候樱花开放,茉莉飘香,再加上满院的杜鹃玫瑰,好好筹划一下,定能让这园子口口相传……相公需给我几个人,这筹划的事情,还是那群孩子在行。”

赵兴这座城堡里面圈了60顷地。宋代每顷地约为66666.66平方。这样大的住宅用现在标准来衡量,简直是千万富翁的标准,但在宋代,它有可能是政府救济的对象。

宋代标准的中户为十口之家,而宋代第三等户在政府眼中以“十口百亩(实际统计为105亩)之家”为“自足”,其言“足食足用”者,这标准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温饱水平”。而宋代50亩为一顷。也就是说:十口之家有两顷地则为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