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四百四十四章 扩编(2 / 3)

骑巡队之下是弓手队,为二级厢军。此后。县级武装全部取消,今后我们只在路一级的单位设立射击营,外加一个指挥的骑巡队。这样算下来,我南洋事务局地方厢军大约有一万余人就够了。今后,我们地主要力量就在新军上。

如今新军只有八个,大理要驻扎两军以镇住吐蕃,而广南也要留两支军队以便随时向海外调遣。如此一来,整个北方只剩下了四军。海外则完全空缺。今后我们要保持海外驻扎军队地习惯,离人打算在海外至少保有三支军队以威慑诸藩,所以陆军也要扩编。

而各军裁撤下来的军官正好可以去海外服役,等他们服役期满,则直接退役。一个服役期下来。南洋事务局地主要武力全部能换成新式军队,新式军官。”

王明叟一指身后的几只小船,陈步庭他们的官船正尾随在军舰身后,借助军舰清理出来的航道驶向码头。王明叟指点着船上的几个身影,一一介绍:“那些军官多数都是从陕西调来的,这是我地建议,太师闲不住,磨刀之心切切。故此我建议太师先对西夏下手。我们与辽国有百年盟誓,但跟西夏只是休战而已,我们从西夏动手,先解决了侧翼。而后……而后就是你北洋事务局的事了,你们也需要做好准备,以针对辽国巨变。”

侯蒙找到了话头,赶紧问:“帅子连哪去了,我记得除夕夜帅子连领兵出征,但此后却没有消息。如今北方却发生了巨变,渤海国已经崛起,正跟辽人打的不可开交。我听说辽人动员了二十万大军。正在跟渤海人苦战,渤海人使用了一种威力很大的武器。辽国人猜测这是我们的火器,已经到了我们北洋事务局来投诉了。”

王明叟摇头:“军事调遣上的事情,我这个文官插不上手,要问你去问雅言,他或许能知道渤海有没有子连插手……元功,近日我听说有人在北方发现了新的航道,发现了一片常年结冰的冰封大陆,不知道这片大陆收益如何?若是收益好,北洋事务局是否也要扩军?”

侯蒙听到这,点头微笑:“论起来,这片大陆地发现还要拜太师所赐,太师常年资助船队探险,有一支商队一直往北航,发现了那片冰封大陆。大片大陆常年结冰,一年只有四五个月的化冻期,但产鱼量极其丰富,附近现成的就是冰,捕鱼完后就手用冰块冻上,运回登州,一艘船获利丰厚,不下于跟辽国的贸易。

哦,他们在极北之地捕捞的都是海牛(宋代对鲸鱼地称呼),这种海牛肉质鲜嫩,一船海牛肉能卖数万贯,渔夫跑一趟,来回需要四个月,比在近海捕鱼要强的多,如今商人们已经逐步建立补给点,北洋事务局打算好好开发这项产业。

赵离人不是新公布了债券法吗,我们打算拿这项收益作抵押,发行北洋债券,而后用这笔钱扩编两支舰队,只是不知道你们的造船能力能否跟得上?”

王明叟笑的不见眼睛:“跟得上,跟得上,如今泉州造船局、广州造船局、琼州造船局正在开足马力,三地产能已经扩大了三倍,每年能造出三千艘船来,每天都有十艘船下水。你们要多少,我们都能供给,只是火炮铸造跟不上,我也为这个发愁。”

侯蒙一咧嘴:“放眼天下,除了我大宋还有谁会玩火炮,我们地船上装上两门火炮就可以横行北方,装上十门火炮简直所向无敌,赵离人偏偏搞那个百炮舰船,大而无当。我北洋事务局所要的船,每艘船上装备十门火炮就够了,辅助船能有一两门炮已经很满意了,至于次级战船,装上三五门充充样子便好,何必浪费钱财,浪费吨位?”

王明叟深有同感的叹了一口气,冲船舱内指点一下,说:“这次我陪昌国在海上检阅了赵离人的百炮战舰。爷啊,那百炮舰船发起威来,简直像一座炮山,浑身喷火,我都在想,有什么力量能够抵抗住这种毁灭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存在的必要吗?”

侯蒙看了看左右,低声说:“我听说辽国方面也开始铸炮。现在他们已经把炮搬上了城墙,估计下一步将搬上战船,也许,在十年后会出现百炮船对轰的场面,赵离人有钱,让他预先储备这种技术,我北洋事务局预计十年之内,辽人尚不是对手。十年之后,现在购买的船也该报废了,换装新船,也许有这个必要。”

王明叟叹了口气,手指一指尾随在船后地军官。叹息说:“战争,越打越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了,大炮之威,不是人力可以抵抗。今后的战争,人多势众没有用了,靠的还是火器。但愿赵离人培养的这批新式军官,能让我大宋越走越强。”

战舰此时已靠向码头,侯蒙突然想起,问:“怎么,我听说赵离人又跑路了,去巡视各地。他不在,南洋事务局能正常运转吗?”

王明叟点点头:“政务上面没问题,我们这个月还要颁布十条法令,你来这里,无非是想在杭州发行债券,这是民间事务,我们不参与。此外,你所要调拨的军械。按正常途径走。各项审批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你雇船装运的事情。我南洋事务局也不插手。

赵离人这次出巡地地方,是审核这一年乡老会地成果,本月我们要公布乡老议会的职权,推举规则,赵离人这次去就是评鉴乡老会地成效的……关学弟子可高兴了,从陕西来了一群吕门弟子,都叫嚷着将蓝田公约推行天下,还打算具体观察一下蓝田公约在各地的推行。

我听说,如今关派官员在地方也很得意,因为有我们的支持,他们竭力在各地推行公约,很受地方士绅的欢迎。甚至逼得其他学派地官员也不得不推行乡老会……”

两人正闲聊着,舱门推开,昌国县主在郑居中的陪同下出现在甲板上,郑居中冲王明叟招手,问:“明叟,我们什么时候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