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公主的婚事(2 / 3)

源业平低头,谦恭的回答:“临海军里地契丹人无一幸免。但他们的汉军预先打开了城门,许多人因此战功,得以在渤海国内获得高官厚禄,许多人不愿撤出。倒是也有一部分人希望跟我们走,但他们希望来宋国安居。”

童贯去了陕西,这意味着赵兴还有八年时间。八年后,童贯结束了与吐蕃的战争,而后动了出使辽国的心思。他在辽国遇到了渤海商人马植,随后便有了宋金“海上之盟”,两国约定共同进攻辽国。“海上之盟”十年后,取得大胜的金人撕毁盟约,在覆灭辽国后,他们地大军顺势南下,灭亡了北宋。

可惜的是,历史因赵兴而变化了。渤海人有赵兴扶持的颠覆行动。提前复国了,而且他们在宋金两国的夹缝中站稳了脚跟。这意味着辽东乱局就此打开了。

这确实是乱局,渤海人一心想恢复他们旧有地疆域,目光短浅的他们在与金人东京道开战的同时,转而进攻辽国的中京道地区。如此一来,他们被拖入了全面的战争,想从战争里脱身都很难。

这种状况令赵兴很满意,他带着阴谋得逞的微笑回答:“可以,可以安排他们进入参谋本部。我打算在参谋本部建立一支纯辽国的军队,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演习中扮演敌军,使我们地士兵取得对抗的经验。

好的很,东京道上地广人稀,契丹人对这块土地的管束本来就不严,曷苏馆女真从神宗时代就私下里与大宋做走私马匹贸易,契丹人都不知道控制,但中京道就不一样了。辽人可以忍受渤海人在东京道存在,绝不能忍受他们的势力进入中京道,如此一来,渤海人想要坐下来歇一口气都难,他们将不得不依仗我们的支持。

想一想就觉得乐,现在的东京道一定很热闹,一会儿是曷苏馆女真打渤海人,一会儿是渤海人联手曷苏馆女真对付契丹人,对付黑水女真……三国大战啊,或者说是四国大战,一定热闹的不像话,真想去看看。”

赵兴说到这,招手唤过路边一名绣女,那名绣女在一群女伴当中笑地格外醒目,她脸上带着笑口常开地神情,眼波扫出,似乎什么事都能引起她的喜悦。这种喜气洋洋感染了赵兴,赵兴招手叫她过来,假装不认识回家地路,俯身询问:“小娘子,知道茉莉园怎么走吗?”

赵兴在扬身招呼,源业平忍了许久,终于憋不住了,低低的问:“大人是在做出征日本的准备吗,不知道大人首先针对的目标是谁?”

赵兴横了源业平一眼,他还没有回答,被他招呼的那名女娘笑意盈盈的回答:“官人是去找太师的吗,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是茉莉园的东园,你看到一座金发碧眼的蕃人生活的村落,那就是了。穿过这个蕃人村,有两座大桥通向北岸。那就是茉莉园地青瓦台。”

稍停,这女娘快嘴快舌的说:“官人,瞧你随行侍卫身上的配枪,大概你是北洋事务局来的吧?我听说方今唯有两大事务局直属配备这样的快枪。你是北洋事务局的大官吧,认识太师吗?”

那女孩一边说话,一边扬着手上的绣帕呼扇,似乎打算在七月的阳光中,让绣帕带来丝丝凉风。

七月正是处暑。在这样地天气里,午后的太阳冷晒死老狗,绣帕带起的风并不能解暑,反而因为卖力挥动,那女孩显得汗珠盈盈。

赵兴正是被对方的绣帕所吸引,他指点了一下绣帕,询问:“小娘子,你绣的是《渔村小雪图》吧?这是名士王诜所做。可他是一副丹青图,你居然用丝线表现出墨色的稀疏浓淡,好妙的手段!不知小娘子贵姓?闺名如何称呼?”

那女娘用绣帕掩着嘴,噗哧笑了:“奴家名叫李翠莲,官人过奖了……”

不等赵兴反应过来。这女子马上快嘴快舌的询问:“官人是去找太师地吗,奴家瞧你的模样,可是第一次来杭州,所以才不识路?不如奴家领你去?”

赵兴点点头:“多谢小娘子了。”

赵兴问话的时候。随行的马车并没有停顿,马车一路粼粼的走过赵兴身边,路过时,车中两名女姬嗔怪地瞪了赵兴一眼,源业平则停马在赵兴身边,心神不属的望着赵兴,他似乎在等待一个答案。

李翠莲上前领路的时候,赵兴趁此间隙。轻描淡写的回答:“听说备前守平忠盛决定开放与宋国地贸易,允许日本商人自由往来宋国,经营海贸。但我听说,许多日本商人并没有直接来宋国,他们把船驶到了辽国。近五年来,辽国记载了五次朝贡事件,这说明至少有五拨日本商人冒充使节前去辽国交易。这种现象我不能容忍。”

源业平不满的反驳:“长门殿,你还没有说我日本拒绝了辽国与女真的贸易。责令这两国商人不准进港。整个日本目前只允许宋商出入,这还不够吗?”

赵兴还没有回答。李翠莲已经走近他马前,快言快语的介绍:“官人,这条马路就是茉莉园西堡的那群藩人建的,它直通码头,专供藩人们装卸货物。后来萧山县县令龟山先生从他们手里要过了路权,开放给萧山百姓,我们这才得以走在这条路上。

其实,官人无需担心,顺着这条路笔直走下去,也就是茉莉园西堡了……官人初次来吧,不知官人与太师什么关系?我听说太师大人的生活很奢华,所用器具都精益求精,不知道他家中需不需要绣娘?”

赵兴笑了:“好个小娘子,你这张快嘴,我还没说什么,你把什么都问了,什么都说了?”

赵兴不知道,“快嘴李翠莲”是一个标志,也是一场著名的悲剧。宋人地笔记中记录了杭州绣娘李翠莲的遭遇,这位李翠莲心灵手巧,绣功精湛,唯独不好的毛病就是嘴快,把什么该说不该说的话都说出去。结果她出嫁后,丈夫家不满意她的快嘴,把她休了。

宋代,出嫁的女儿被人休了后,这对娘家是一种很丢脸的行为——当然,依据宋刑统,因为妇德不修被休,夫家是不退还嫁妆的,所以李翠莲虽然心灵手巧,技艺精湛,但娘家却不愿意重新接纳她,结果她不得不住进一家尼庵里,凄凉度日,并迅即于青春正盛地时猝然过世。

宋人在笔记中为李翠莲地身世惋惜。从此后,李翠莲这个名字就成了快嘴的标志,戏剧中将快嘴快舌地角色都安排一个名字,名叫“李翠莲”。

李翠莲的嘴快中国闻名,她一路上快嘴快舌,不停的诉说着,可惜赵兴这队人马比较沉闷,对她的问话卫士们充耳不闻,当她把目标转向源业平的时候,源业平看她仿佛看透明人一样,全当她不存在。唯有赵兴有一句没一句跟她搭讪着。

“什么,赵家小三跟公主议亲了……嗯,有意思!”赵兴心不在焉的回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