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08章 扬双髻(1 / 3)

总的来说,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

说到生产力,指的自然不只是一两座工厂,而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比方说电,末世后很多基地都有电。但那些电,都与末世以前相关。末世以后,要想真正发电,首先得有水轮机或汽轮机,其次还要有大型机床、采矿、采煤等行业支撑。所以,当摊子被砸烂之后,要想重新开张,没有几十年恢复,是不行的。

二是人类自我内耗日趋严重。

末世以前,就提倡竞争。而归根结底,竞争就是人类的自我竞争。比他人过得更差,就是憋屈;比他人过得更好,才叫幸福。

当然喽,这些理论上的本质根源也可以忽略。完全可以只看现实的、表面的原因。

——

前面说过,末世以前的物资,通过幸存者们直接搜集的方式,总体上,可供人们食用到末世后第二年冬。而人类甄选出能够食用的变异植物,并掌握其栽植技术,直到大规模端上餐桌,时间在第三年夏。那儿,有半年时差。

这半年时差所产生的后果,是不是会饿死一半以上的百姓呢?

——

单看某一个人的话,那个人有可能勤俭节约,也可能大手大脚。而如果从总体上审视人类的话,那绝对是具备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的特性的。

每年夏秋,也就是以前的秋收时节,田里的稻子刚打上来,那个时候,人们总会迫不及待地把少量稻谷拿去打成米,那种米,就叫做新米。新米煮成的稀饭,是非常好吃、非常解署的。

剩下的谷子呢?自然就入库了。当然,库有各种库。有家庭的,有地方的,有国家的,还有军队的。

大家肯定知道,库存管理,有个原则,就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农副产品的库存管理,执行得尤其严格。

于是乎,城市居民从超市里买到的大米,那自然只能是陈米,而且通常还是几年前的陈米。

到底是几年前呢?

建国初期,我国还没有解决温饱。全国大约四亿人,粮食战略储备仅为五十万人六个月。那点储备粮,如果让全国四亿人吃,一顿都不够。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当粮食储备达到可供全国人口食用两年以上之后,用于应对战争等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的目的就变得意义淡泊了。那个时候开始,国家就逐步放开了粮食统购统销的限制。国家粮食储备,主要用于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这就是说,我国食粮储备,绝对是大于两年的。一般估计,应该在四年左右。

那前面又为什么说,末世以前的物资(主要指粮食),总体上只能供人们食用到本世后第二年冬呢?

是因为幸存者们直接搜集的方式。

——

简单地说,幸存者们直接搜集的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漏掉了仓储环节。这儿指的是国家、军队和地方储备,不指市场和商家储备。二是破坏性大,浪费严重。其中的后者,后果最严重。

比如:某超市有粮一千斤,每人搜集五十斤的话,可供多少人搜集?

这种题,小学生会回答:二十人。那是因为,一千除以五十,刚好就等于二十。但实际上呢?实际上往往连十人都不行。

为什么十人都不行呢?就是因为浪费。

为什么浪费呢?则是因为那些东西并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需要珍惜。

有人设想,如果正好有五十斤装规格的袋装米,二十袋一千斤,也许就不会浪费了。那说的,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冷了,寒冬将至,到超市搜集羽绒服。扯过一件,一比划,不中意,难道会好好的将包装还原?当然不会。必然是随手就扔了。挑到一件中意的,地面得扔十几件。而那地面,是末世之后的地面。杀了丧尸,鞋上沾了丧尸血,然后一走,遍地都有感染源了。因而扔到地面的、经过鞋子踩踏的那些物品,也就完全报废了。

末世降临,人口剧减为十分之一左右。相对来说,本来粮食显得更多,环境更宽松了。但是,正是因为幸存者们直接搜集的方式,结果,在末世后第二年冬季,就开始闹粮荒了。

——

有人说,人的潜力,是无限可挖的。这话虽然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