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35章 黄莲圣母(2 / 2)

五百红灯照上去把手里的红灯一齐扔进去,登时教堂里边轰轰炸响,大火黑烟冲天而起。五百红灯照同时举起左手,朝着大火摇起了手里的小折扇。小扇如有神力,眼看着火势猛起,愈烧愈旺。在众人呼喊助威声中,顷刻教堂已烧成了一个黑乎乎的废砖窑,然后稀里哗啦成了一片废墟。

黄莲圣母大显神威的事,传到总督裕禄的耳朵里。三天后裕禄把黄莲圣母和张德成、曹福田等师兄请到了三岔河口的总督衙门,共议攻打紫竹林洋人的大事。至于裕禄与圣母怎么见的面,说了嘛话,谁也不知。只是抬轿子的轿夫听到裕禄问圣母:“洋人会打进天津城吗?”圣母隔着轿帘只说了三个字:“不当紧。”这话好赛没说出嘛,可是细一琢磨,这话却是又大气,又有根儿,拿着天大的事不当事,叫裕禄心里有了底,喜笑颜开,当下送了圣母一大捆黄布做旗子。

黄莲圣母回去就用这捆黄布做了一个特大的幡旗,足足两丈长,上缝四个墨色绒布大字:黄莲圣母。周围镶一圈金色的流苏,高高挂在大船的桅杆上,两边再配上两串红灯笼,威风十足,入夜之后更加照眼。天津百姓天天晚间跑到贾家胡同口对着这大船摆案烧香,拿她当神仙,求她保平安。各种坏话全给一扫而空。

红灯照每隔七天踩城一次,给自己壮势,给义和团师兄们壮威,也给津城百姓壮胆。过了些天,仗打起来,踩城更是必不可少。每踩一次城,天津人觉得浑身的力气和精神都加了一倍。于是踩城改做每隔三天一次,后来干脆就一天一次了。姑娘们一忙就来不及梳妆,头发蓬散着,衣衫皱巴巴,可是在炮火里,谁还看穿戴,要的是精气神。她们踩城时便一边跺脚,一边唱道:

妇女不梳头,砍掉洋人头。

妇女不裹脚,杀尽洋人笑呵呵。

打仗时,红灯照常常出征,飞天降火,火烧租界。每烧一次租界,就有一个红灯照,手举黄色三角得胜旗,骑着马跑回来报喜,完事把旗子插在船篷上。这时候,关于黄莲圣母的说法又多又神,却一直也没人见到她的模样。想想看,一个女子,能带数千女兵,威镇津城,叫朝廷命官一品大臣也弯下腰来,还飞身杀入洋人刀枪中出生入死,能是凡人吗?若是凡人,不就更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庚子之战,义和团败了,红灯照大多不知去向。前一阵子,洋人们给红灯照吓得尿了裤子,现在闯进天津城,见到穿红衣女子就开枪,其实他们枪杀的红衣女子未必都是红灯照。天津人素来以红色为喜庆,女子好穿红衣。这一来,事后二十年,天津城里看不见穿红衣服的女子了。

至于黄莲圣母的下落,无人能说清楚;或战死,或隐匿,或被俘,其说不一。据说洋人在三岔河口一带抓到了黄莲圣母和三仙姑,一度关在总督衙门的大牢里,洋人还给她俩拍了照片,后来被作为战利品押到西方展览。是真是假,再没有一点消息和凭据。

这说法天津人不认头。天津人说,照片上这两个被俘虏的女子,看上去是普通人家的妇女,肯定是洋人为了炫耀武力,瞎编的。连天津人都没一个见过黄莲圣母,洋人凭嘛说是?这只能说,洋人虽然打赢了,可心里还是怕咱的黄莲圣母。